中國解放軍已構建了覆蓋戰略偵察、戰術打擊、單兵作戰與后勤保障的完整無人機體系,具體應用如下:戰略偵察與打擊,高空高速偵察;無偵-8:采用飛翼布局,飛行高度達4萬米,速度6馬赫,可在15分鐘內抵達西太平洋任一區域,穿透防空網執行戰略偵察。其合成孔徑雷達可穿透云層生成高清圖像,在臺海演習中曾抵近日本沖繩偵察。
彩虹-7:中國首款飛翼隱身無人機,雷達反射截面積(RCS)小于0.01㎡,可在1.6萬米高空續航16小時,配合殲-20組成“隱身搭檔”穿透敵方防空網絡。
察打一體作戰;翼龍-3:搭載AI導航系統,曾在邊境沖突中繞過電子圍欄引導防空系統摧毀坦克集群;復合掛架可攜帶12枚導彈,實現10目標同步追蹤,誤差小于5米。
攻擊-11:全球首款列裝的飛翼隱身無人機(RCS僅0.001㎡),載彈量2噸,航程4000公里,艦載型將部署福建艦與殲-35協同作戰。
戰術級支援與火力覆蓋,長航時戰場監控;攻擊-2型:配備6個掛架,可攜帶“藍箭”-7導彈、“雷石”-6炸彈等精確制導武器,執行戰場監視和打擊任務。
BZK-005天鷹:續航40小時,航程3000公里,實現大范圍持續偵察。高原與邊境應用:西藏軍區使用無人機飛越冰川裂縫等高危地帶,替代徒步巡邏,效率提升數十倍;通過多型無人裝備構建24小時立體監控網絡。
單兵微型無人機:“保溫杯”無人機,采用共軸雙旋翼設計,重量不足1公斤,可折疊攜帶,負載能力達自身重量2倍(如3枚手榴彈),兼具偵察與打擊功能,通過榴彈發射器拋射延長打擊距離。內置AI處理器,可自主執行任務,模塊化設計支持組裝為多旋翼形態執行布雷、排雷等復雜任務。
機器狗協同作戰:配備外骨骼的士兵與機器狗、無人車協同運輸物資;紅翼前鋒戰斗機器狗可偵察、打擊及進入危險區域探測。
后勤與工程保障,無人化運輸體系:貨運級多旋翼無人機向一線部隊投送物資;無人運輸車實現電池自動更換與貨物裝卸,提升保障效率。
戰場工程應用:激光無人機在數百米外精準引爆未爆彈,掃雷效率提升3倍;無人機吊裝發煙罐構建煙幕墻,輔助戰場偽裝。
未來發展方;向智能化升級:無人機將向察打自主化、高空長時化、機動高速化發展,通過AI實現“觀察-判斷-決策-行動”閉環。
協同作戰:攻擊-11等機型與有人戰機(如殲-20)組成編隊,提升體系化作戰能力。解放軍無人機體系已從單一偵察工具發展為覆蓋全域作戰節點的核心力量,顯著提升戰場感知、精確打擊與生存保障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