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麗娥 □通訊員
通訊員|陳栩彤 劉秀漫
責編|張晶
正文共2645個字,預計閱讀需8分鐘▼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落實廣東省委及東莞市委工作要求,6月16日,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正式成立“企業紓困司法協同中心”。同時,該院聯合東莞市稅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簽訂《關于企業紓困司法協同中心實質化運行合作備忘錄》,聯動創新“執破融合”機制,為困境企業提供全周期司法紓困服務。
精準施策,讓企業敢闖敢干
作為廣東省“執破融合”工作試點法院之一,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不斷深化“執破融合”改革的創新實踐,在全市率先創立“企業紓困司法協同中心”,整合立案、審判、執行、破產全鏈條資源,打造“1+1+N”協同模式(即1個執破團隊+1個管理人+N項救治措施),在風險預警、分類救治、府院聯動三大職能上發力,實現對困境企業“早識別、早介入、早救治”的司法效能。
在前期風險預警階段,法院可通過關聯案件檢索,對高頻涉訴企業標識風險,考慮采取調解或破產引導措施。經評估后,對具備挽救價值的企業,靈活運用“活封活扣”、預重整、執行監管等手段;對“僵尸企業”加速出清,釋放土地、廠房等資源。同時,通過府院聯動提供更多配套保障,聯合相關部門,破解稅務注銷、信用修復、職工安置等難題,最終形成“救治+出清”“雙軌”格局。
一張薄薄的《信用修復證明》,讓一度陷入困境的東莞市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重現活力。從賬戶凍結到訂單翻倍,這家擁有700多名員工的智能制造企業,在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善意執行”的司法溫度中,上演了一場逆風翻盤的故事。
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智能手表、智能耳機、智能眼鏡等零部件開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2023年8月,本該是這家企業產銷旺季,卻因一場買賣合同糾紛遭遇“寒流”。因拖欠貨款被申請強制執行,公司銀行賬戶被法院依法凍結。
“2021年,企業剛從深圳搬到東莞石碣,因興建生產基地導致資金緊張,又因為訂單和供應商發生了糾紛。”該公司副總經理閆亮說,公司賬戶被凍結,員工工資無法及時發放,影響員工的積極性和企業的正常運營秩序。隨后,該公司聯系法院,希望可以和申請執行人進行協商。承辦該案的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石碣法庭多次組織雙方進行協商,最終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同意向申請執行人一次性支付案涉貨款。
“700多名員工,背后是700多個家庭。”石碣法庭執行員陳豐表示,面對企業實際經營需要,以及急需發放的工人工資,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扣劃,同時經申請執行人同意,對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財產進行解封。
矛盾雖已化解,但對企業的影響仍未完全消除。“這幾年智能穿戴領域銷量爆發式增長,我們提前做了研發和布局,訂單充足。”閆亮說,企業打算向銀行申請貸款,以更充足的“糧草”大干一場,卻在征信查詢時被“卡”住了。公司行政人力資源總監劉霞通過微信向執行人員提出訴求之后,不到1周時間,法院就向企業出具《信用修復證明》,并將證明推送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幫助其縫合“信用裂痕”。
“企業一直以來信用良好,也無其他案件糾紛,加上該企業的專利墻、充足的訂單和自動化生產線,都讓我們看到了企業的復蘇潛力。”陳豐說。《信用修復證明》出具次日,該公司成功向銀行申請貸款,給企業的經營重新注入了活力。
如今,在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自動化高精度注塑機晝夜運轉;實驗室中,新品研發進度不斷刷新;倉庫門口,一箱箱智能穿戴部件被裝車發貨。“現在每月產值突破2000萬元,預計全年營收達3億元,較去年翻了一倍。”閆亮表示,企業在東莞投資,就是看上了完善的產業配套以及優質成熟的高技能人才,而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也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讓企業敢闖敢干。
救治“病危”企業,債務危機變重生新機
據悉,早在“企業紓困司法協同中心”成立前,“執破融合”機制已進入試運行階段。2024年9月,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制定頒布《關于常態化落實“執破融合”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借助“執轉破”預審查機制靠前甄別“把脈”企業,由破產與執行法官成立“3+N”執破團隊辦案,疊加執行程序快速查控財產和破產程序一體化處理債務的優勢,對有“挽救價值”的企業施以精準高效的司法救治方案,推動更多危困企業涅槃重生。
東莞某模具公司因經營不善陷入債務危機,涉6件案件共計80萬余元債務,但企業僅有7萬多元存款,企業機器設備、貨品變現價值不高,資產明顯不足以清償債務。該公司負責人周先生表示,公司處于正常經營且從未拖欠工人工資,目前困境僅是因為債務集中爆發導致資金鏈跟不上。
經調查,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執行法官董澤敏銳地意識到,受困的模具公司仍有發展前景和挽救價值。對此,辦案團隊研判討論,決定啟動“執破融合”機制,執行法官譚添榮、董澤與破產法官劉秋霞組成團隊,通過“執轉破”程序成功轉入破產和解。執破團隊聯動審判團隊,開展多條線的協同工作:協調大額債權人對違約金讓步,說服企業負責人擔保債權;協調相關部門暫緩執行社保債權并允許分期,預留運營資金……
隨后,執破團隊召集全體債權人進行破產聽證,進一步確定破產和解方案,制定三年分期還款方案,但卻遭到部分債權人反對。對此,劉秋霞法官提出運用“多數決”表決機制,在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上,破產和解方案獲超半數債權人(債權額超三分之二)通過。最終,該案實現了企業存續、職工就業、債權受償率提升的多贏局面,至此,該模具公司踏上由執行和破產兩種程序共同鋪就的重生道路。
“執破融合”,從“單打獨斗”到“多元共治”
為推動“企業紓困司法協同中心”有效運行,落實“執破融合”府院聯動工作,《企業紓困司法協同中心實質化運行合作備忘錄》重點在規范破產涉稅協作、完善市場主體再生及退出機制、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三方面建立起18項切實可行的聯動工作舉措,提升破產案件辦理質效,降低市場主體破產成本。
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曉宇表示,“企業紓困司法協同中心”的創立是破解“執行難”與“破產慢”的關鍵舉措,通過簡化程序、強化銜接,提升市場主體退出與重生效率,不斷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本次合作推動‘府院銀企’協同發力,我們將持續深化‘執破融合’改革發展,為東莞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近年來,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不斷創新“執破融合”工作機制,累計移送審結“執轉破”案件215件,挽救重點企業10家,信用修復896次,化解債務7.116億元,盤活資產超4億元,釋放土地廠房192.39萬平方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