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雁門關外、長城腳下的朔州市山陰縣廣武鎮,一座始建于遼代的古城——舊廣武城,如同一部塵封的史書,以夯土為頁、箭垛為注,靜靜訴說著遼金烽煙與長城往事。這座被歲月打磨的古城,因小眾、原始與厚重而被人們所探尋,正成為旅行者心中“避開人潮、對話歷史”的理想之地。
舊廣武城位于山陰縣廣武鎮舊廣武村,為雁門西北出口的防御據點,素有“勾注咽喉”之稱,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作為我國現存最完整的遼代古城,這里不僅是軍事防御的活化石,更是民族交融的歷史見證。
山陰縣廣武鎮副鎮長閆芳瑜介紹,據考證,該城始建于遼圣宗年間(982年—1021年),土筑,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包磚,加筑防御設施,清雍正年間給予維修。2012年對城墻進行了補葺,2023年對北城墻外違章建筑物進行了拆除。舊廣武城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總占地面積約17萬平方米?,F存主要設施遺跡有城墻、城門、馬面、女墻等。
舊廣武城設東、西、南三門,而無北門,城墻外砌磚石,保留16座馬面、垛口等防御設施,城內“四街八巷”格局至今清晰可辨。這里曾是遼宋對峙的前沿陣地,與廣武長城、漢墓群共同構成“關、山、口、臺”防御體系,被譽為“金斗銀簸箕”,足見其軍事價值。古城歷經千年風雨仍屹立不倒,明代“萬歷三十年”的銘文磚、城頭殘存的烽燧遺跡,皆是時光的密碼。
近年來,山陰縣以“最小干預”原則推進舊廣武城保護,拒絕過度商業化,轉而深挖文化內涵。舊廣武城的魅力,在于它未被雕琢的野性。相較于熱門景區的人潮,舊廣武城的靜謐與厚重更顯珍貴。游客可沿長城一號旅游公路自駕,串聯廣武長城“月亮門”、漢墓群等景點,感受“塞上廣武三千年”的滄桑。
舊廣武城正以文化為筆、旅游為墨,書寫著文旅融合的新篇章。若你厭倦了人潮洶涌的熱門景點,不妨來此感受歷史的呼吸,聆聽長城的私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