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美國農田照片背后,是0.0003%的中國持有比例,卻被扣上“威脅國家安全”的帽子。
2025年7月8日,美國農業部長的新聞發布會現場火藥味十足。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揮舞著一份《全國農業安全行動計劃》,宣布將全面禁止中國等“外國對手”購買美國農田,甚至揚言要收回已購土地。
她聲稱:“中國和其他外國對手不應再擁有我們的土地,也不能再偷走我們的科研成果”。
諷刺的是,就在五天前的7月3日,特朗普政府剛對中國連退三步:取消乙烷出口限制、恢復芯片設計軟件供應、解禁中國商飛技術。美國財長貝森特還熱情喊話“中美談判非常好”,迫切要求啟動第三輪磋商。
01 新瓶裝舊酒,一場蓄謀已久的政治秀
特朗普此次“掀桌子”的戲碼,本質是場精心設計的政治回鍋肉。
早在2023年,美國參議院就以91票對7票的壓倒性結果通過法案,禁止中國企業購買美國農地。當時借口是北達科他州中國玉米廠“威脅軍事基地安全”,如今劇本幾乎原樣重演。
數據揭露了美方的荒謬:
- 中國持有的美國農田僅27萬英畝,占全美農地總量的0.0003%;
- 加拿大持有1530萬英畝,占比超三分之一,卻未被針對;
- 過去兩年中國持有量已下降31%,所謂“瘋狂購地”根本是偽命題;
阿肯色州去年強令中企出售160英畝土地并罰款28萬美元的案例,成為此次行動的“模板”。當國家安全淪為萬能借口,政治表演便成了唯一真相。
02 三重算計:特朗普的時機選擇暗藏玄機
為何選在中美貿易談判回暖時突下狠手?答案藏在三重博弈邏輯中。
對內,特朗普急需挽回強硬形象。中美第二輪談判后,美國取消對華芯片軟件、航空技術等關鍵限制,被國內鷹派痛批“對華軟弱”。此時簽署農田禁令,成本低(法案早已存在)卻效果轟動,完美堵住反對派之口。
對華,這是談判施壓的組合拳。財長貝森特一邊釋放談判善意,總統卻同步揮舞大棒。這種“打談兩手”策略直指中國稀土王牌——美國軍工稀土儲備僅夠維持數月,而中國4月實施出口管制后,5月對美稀土磁鐵出口暴跌93%。
全球,重塑供應鏈話語權。配合7月4日生效的《大而美法案》,美國正構建排除中國的供應鏈體系:
- 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政策,打擊Temu、Shein等跨境電商;
- 禁止使用中國材料的新能源項目享受稅收抵免;
- 將半導體企業赴美建廠稅收抵免提升至35%;
農田禁令看似孤立,實為對華“去依賴化”戰略的一環。
03 中國的反制:從被動防守到精準“點穴”
面對美方科技戰,中國不再局限于關稅反擊,而是亮出稀土這張戰略王牌。
當美國5月29日切斷對中國EDA芯片設計軟件出口時,中方隨即收緊稀土閥門。效果立竿見影:
- 4月對美稀土磁鐵出口量同比降59%;
- 5月驟降至93%的斷崖式下跌;
更令美國恐慌的是,中國掌控全球90%稀土加工產能,短期根本無法替代。特斯拉CEO馬斯克直言美國正“因浪費和貪污而破產”,甚至宣布成立新政黨抗議。
在C919客機、乙烷化工等領域,中國加速國產化替代:
- C919國產化率從60%向90%躍進,全國產驗證平臺已啟動;
- 乙烷自主生產工藝成本持續下降,逼近美國水平。
“卡脖子”博弈進入新階段:美國封技術,中國斷資源,看誰先眨眼。
04結語:一場沒有贏家的消耗戰
美國GDP連續萎縮、債務突破天花板,中國科技企業加速“去美化”,兩國經濟都在為政治博弈支付高昂代價。
農田禁令像一面鏡子,照見美國的戰略焦慮:
當中國在6G專利占比40%、稀土控制90%、金磚國家擴容至25國時,美國竟為一個0.0003%的農田持有量掀翻談判桌。
歷史終將發問:當一片麥田都能被當作武器,究竟是誰在制造地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