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上市乳企中,凈利率超過20%是什么概念?
毫不擴張地說,就是遙遙領先的概念;2024年陽光乳業是唯一一家凈利率超過20%的企業,多數乳企的凈利率都不到5%,更別說那些虧損的乳企了。
再考慮到2024年乳業消費疲軟的大環境,陽光乳業在收入下滑的情況下凈利率還能超過20%,背后的原因實在讓人好奇。
一、陽光乳業的毛利率高于多數乳企
如下表所示,2024年A股毛利率超過30%的乳企只有4家,超過35%的乳企只有兩家,陽光乳業的毛利率為37.85%,僅次于賣奶粉的貝因美。
在此之前我們可能沒有想到對很多乳企來說30%的毛利率竟然也是一個坎;光明和三元的毛利率在20%左右,再去掉銷售費用等開支,2024年的凈利率不到2%。
⒈產品結構與公司毛利率
陽光乳業的毛利率高跟公司的產品結構有很大的關系,低溫乳制品是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業務,且毛利率也較高。
如下表所示:
過去5年陽光乳業低溫乳制品業務每年貢獻的收入都超過了80%,且該業務的毛利率基本能穩定在40%以上;而常溫乳制品、常溫乳飲料等業務的毛利率僅在10%左右。
此外,低溫乳飲料的毛利率大于低溫乳制品業務,毛利率也能超過40%;但是該業務2024年的收入只有1200萬,也許未來它能成為陽光乳業新的利潤增長點,但目前來說體量還太小。
⒉銷售半徑與公司毛利率
陽光乳業毛利率高,跟其銷售半徑也有關系。
低溫產品的產品特性決定了其無法遠距離運輸,銷售的區域性特點比較明顯;
陽光乳業低溫乳制品占比超過80%,主要產品集中在江西省內銷售,運輸費用降低,而運輸費用要計入營業成本。
這種銷售半徑相當于變相提高了公司的毛利率。
陽光乳業低溫產品的包裝主要是下面這種玻璃瓶,可想而知要是賣到省外的話運輸費用會有多高。
⒊銷售渠道與公司毛利率
陽光乳業建立了以“送奶上戶”為主的扁平化銷售渠道,銷售鏈條更短。
在銷售占比接近56%的在南昌及周邊市場,公司僅通過一層經銷商送奶上戶,產品即可到達消費者手中;
在其他銷售區域:
公司產品經過較少層級的流通即可到達消費者手中,減少了產品的流通環節,以及在市場流通環節向經銷渠道的讓利,有利于保持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送奶上戶在銷售渠道上避免了跟伊利蒙牛這些大型乳企的正面競爭,避免了價格戰;送奶上戶渠道相較傳統的商超等渠道,節約了進場費、理貨費等額外渠道讓利。
因此,陽光乳業毛利率較高,是其“產品+渠道”多重影響的結果。
二、陽光乳業的軟肋
最強的武器也可能是最大的軟肋,過度依賴單一優勢可能導致路徑依賴,最后反倒使企業困在原有的優勢當中。
受益于當初特定的環境,比如消費升級,社區團購沒有興起,大型乳企沒有在江西市場展開激烈競爭等等,陽光乳業在江西市場主打低溫奶的模式是成立的,公司迎來了它的業績增長期。
但是2022年起陽光乳業的營業收入就開始下滑。
我們從2024年陽光乳業的收入構成看,公司最大的優勢業務低溫乳制品的銷售額是下滑的。
低溫乳制品銷量同比下降12.9%,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1.48%;與其同時,公司常溫奶的銷量反倒是增長的。
不知這種收入結構的變化是否反映出了消費降級的趨勢,原來陽光乳業得益于消費升級的模式現在已經受到沖擊。
不容忽視的是這幾年原奶價格下降變相提高了陽光乳業的利潤率。
年報指出到2025年底,公司自有牧場力爭供給比例達到公司總需求量的40%左右;也就是說,目前公司原奶自給率不到40%,多數原奶通過對外采購獲得。
這就不得不說下原奶供給的穩定性對乳制品生產的重要性。
雖然目前國內奶源價格進入下行通道并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但是,我國歷史上曾因奶源不足而出現過企業高價搶奶現象,并且陽光乳業的自給率并不高。
奶價不會一直下跌,當原奶價格回歸,陽光乳業的生產成本也會增加,到時它會如何保住公司的高利潤水平?
當然,陽光乳業還存在一直很難走出江西等問題,而且它的規模較??;
所以說乳企的護城河一定是結構性的,奶源、產品組合、渠道等等,缺一不可,這樣才能應對周期波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