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躺床上,眼睛閉得嚴嚴實實,腦子卻像開了倍速的播放器?這種“閉眼醒”的滋味,不少人都嘗過。據《2024年中國居民睡眠健康白皮書》顯示,入睡困難成為00后、90后、80后最大的睡眠困擾,比例分別有22%、26%、20%。閉著眼卻沒睡著,這算熬夜嗎?先說結論:算!
睡眠階段和腦電波特點
人的睡眠是分階段的“動態旅程”,分別是入睡期、淺睡期、深睡期和快速眼動期。每個階段的腦電波都有獨特的“信號”。通過對比閉眼沒睡著時的腦電波和睡眠時不同階段的腦電波,就知道你是不是在熬夜。
入睡期是睡眠的開端,大腦活動逐漸放緩,腦電波從α波向θ波過渡,像平緩的波浪,這時人雖閉眼,但稍有聲響就容易清醒,就像大腦切換到“待機模式”。這個階段只持續30秒到5分鐘,是睡眠深度最淺的一個階段。
進入淺睡期后,大腦頻繁出現睡眠紡錘波a和K-復合波,這時全身肌張力顯著降低,通常也被認為是真正睡著的時期。像輕聲喚名字、輕輕觸碰、細微的關門聲這種刺激,這個時候就叫不醒了。
深睡期是身體修復的“黃金時段”,腦電波以δ波為主,波幅大、頻率慢,此時人睡得最沉,心率、呼吸放緩,免疫系統和組織修復都在這個階段高效運轉。這一時期的持續時間大約為30-45分鐘。
最后是快速眼動期,腦電波突然變得活躍,類似清醒時的β波,眼球會快速轉動,肌肉張力降低甚至接近癱瘓狀態。多數夢境也發生在此時,大腦在這個階段整理記憶,像在“歸檔”一天的經歷。
那閉眼沒睡著時,大腦處于什么狀態?
研究發現,在閉眼養神的狀態下,大腦更多的發出α波和θ波。這也就意味著閉眼沒睡著時,腦電波表現與入睡期基本相同,大腦默認“該放假了”,切換到“黑屏模式”。
但從科學角度來說,身體和大腦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放松,因此,不算真正的睡眠休息。畢竟它連淺睡期都沒達到,只能說是“準備入睡”。
閉眼睡不著也算主動熬夜
熬夜是指在正常的睡眠時間內仍然保持清醒狀態,而閉眼睡不著也是一種睡眠障礙。主動熬夜時的刷手機、工作,會因藍光、注意力集中讓眼睛和大腦持續“加班”;而“閉眼睡不著”時,身體雖沒活動,大腦卻在思慮中一直運轉。和主動熬夜比,兩者對身體的傷害共性很明確:都會讓身體錯過深睡期的細胞修復、快速眼動期的神經調節。
如果閉眼睡不著的情況頻繁發生,可能導致慢性睡眠不足。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增加感冒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同時,睡眠不足也會影響T細胞等免疫細胞的活性,從而削弱身體的免疫防御能力。有研究發現,睡眠時間少于7小時的人比睡眠時間達到8小時或更長的人患感冒的風險高出2.94倍。
▌代謝紊亂,更易發胖
此外,有研究表明,慢性缺覺會讓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糖調節失衡,同時瘦素分泌減少、饑餓素增加,使人更易發胖,從而導致2型糖尿病風險上升。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入睡困難引發的睡眠不足會使身體處于應激狀態,應激激素水平升高,如皮質醇和腎上腺素,這些激素會引發血壓上升,增加心臟負擔。甚至可能增加心率失常的發生概率和心肌梗死的風險。
▌認知功能受損,記憶力減退
認知功能損害,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是長期睡眠障礙給身體帶來的最主要影響之一,影響記憶水平、神經元的突觸能力和免疫系統的平衡。因此,長期睡眠不足的人,通常日間伴有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問題。
如何快速入睡?
▌找到失眠原因
找到原因才能對癥施策。如果因為有壓力睡不著,不妨在白天或是睡覺前,找到其他的解壓方式;如果總是因為思考人生意義、生活瑣事,或許你可以在白天專門劃分一個時間來思考這些事情,而到了晚上就可以完全放空大腦,利于睡眠。
▌營造睡眠環境
理想睡眠環境應安靜、黑暗、涼爽。可使用耳塞、眼罩、遮光窗簾等輔助工具,減少外界干擾。此外,選擇舒適的床墊、枕頭等寢具也很重要。如果你習慣有聲音,試試白噪音,比如輕柔的雨聲、溪流聲等。
▌改變生活方式
失眠往往是以往生活形式的一種固化,要破解,首先要打破舊的生活定式。適量增加文體活動,愉悅心志。運動也是治療失眠的一個好方法。
▌放松
心態上別和自己“較勁”。越想著“必須睡著”,大腦越容易緊繃,想多了會陷進一個“死循環”當中。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積極面對失眠,不要將睡不睡得著看得過重,給心態松松綁,慢慢的,每一次閉眼,都會離安穩的休息更近一步。
參考資料:
[1]新京報:《睡眠白皮書》發布:居民整體睡眠質量欠佳,年輕人成熬夜主力
[2]睡眠的科學:生命入睡、蘇醒的機制與奧秘/(日)櫻井武著,甘菁菁譯[M]. 人民郵電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 2015.
[3]Garbarino S, Lanteri P, Bragazzi NL, Magnavita N, Scoditti E. Role of sleep deprivation in immune-related disease risk and outcomes. Commun Biol. 2021 Nov 18;4(1):1304.
[4]Cohen S, Doyle WJ, Alper CM, Janicki-Deverts D, Turner RB. Sleep habits and susceptibility to the common cold. Arch Intern Med. 2009 Jan 12;169(1):62-7.
[5]Taheri S, Lin L, Austin D, Young T, Mignot E. Short sleep du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leptin, elevated ghrelin, and increased body mass index. PLoS Med. 2004 Dec;1(3):e62.
[6]何靜文, 屠志浩, 蘇彤,等. 失眠癥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的特點及其機制.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19, 40(9): 1015-10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