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臨,雨水豐沛,野生菌紛紛冒出,成為一些人餐桌上的“美味”。然而,野生菌雖鮮美,卻也潛藏著巨大的風險。每年因誤食有毒野生菌而導致的中毒事件屢見不鮮,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為切實保障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請勿隨意采食和買賣野生蘑菇!珍愛生命,遠離毒蘑菇!
野生菌種類繁多,其中不乏有毒品種,毒蘑菇又稱毒蕈,人誤食后會出現中毒癥狀。目前,我國已報道的野生毒蘑菇有400多種。由于毒蘑菇的形態多種多樣,部分毒蘑菇與食用蘑菇極其相似,很難肉眼辨認。
毒蘑菇所含毒素較復雜,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誤食毒蘑菇導致的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表現為惡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精神癥狀,且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民間一些鑒別毒蘑菇的方法不可靠,主要有以下一些誤區:
誤區一: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事實上我國的一些劇毒蘑菇,如灰花紋鵝膏、亞稀褶紅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鵝膏、裂皮鵝膏都是純白色的。
誤區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銀器、瓷片等一起煮,顏色變黑有毒,沒變顏色就無毒。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我國的一些劇毒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顏色并不變黑。
誤區三:生蟲、生蛆的蘑菇沒毒。很多昆蟲、動物對毒素的吸收與作用與人是不一樣的。劇毒的鵝膏菌成熟爛掉后很容易生蟲,生蛆。甚至劇毒的鵝膏菌經口服喂養小白鼠,小白鼠都會死。
誤區四:受傷變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受傷變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屬例如牛肝菌科、紅菇科的一個特征,實際上,牛肝菌科和紅菇科的很多種類是可以食用的,因此,不能憑受傷變色或者有分泌物來判斷蘑菇是否有毒。
誤區五:長在潮濕處或家畜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蘑菇的有毒無毒與生長環境沒有關系,因為有毒蘑菇與其他蘑菇生長的環境是一樣的。
誤食有毒的蘑菇怎樣急救
1.立即呼叫救護車趕往現場。
2.要立刻進行催吐,可先讓誤食者服用大量溫鹽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著指頭)刺激咽部,促使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3.孕婦慎用催吐。
4.如果中毒者出現昏迷,則不宜進行人為催吐,否則容易引起窒息。
5.加蓋毛毯保溫。
6.凡同食用過同樣蘑菇者,無論是否發病,同樣需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
7.食用過的剩余蘑菇,應留存以供檢驗,查明中毒原因。
預防野生菌中毒,牢記“三不”
1.不采摘。到郊外時,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路邊草叢的野生蘑菇,而且至今還沒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鑒別方法,我們不要輕易采摘不認識的蘑菇。
2.不購買。請勿在路邊攤販隨便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購買。
3.不食用。不要食用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
食品安全關乎每一個人的健康與生命
讓我們共同努力
提高食品安全意識
做到科學飲食、安全消費
讓我們攜手共進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來源:威寧政法
編輯:楊潤婷
值周:胡亞玲 楊丹妮
主編:李勝
生態環保普法宣傳小知識(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四條??洱海最高運行水位為1966.00米(1985國家高程基準,下同),最低運行水位為1964.30米。
特殊年份洱海最低運行水位確需調整的,由大理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提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