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漫的浩瀚星海里,總有那么幾個角色靠“臉”就能殺出重圍。比如——城之內,一個下巴堪稱武器級別的男人,經典動漫《游戲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憑一己之“錐”成為觀眾記憶中的活化石。
最近日本竟然出現了一位“真人版城之內”!這位小哥不僅下巴驚人,幾乎可以當飯勺用,連角度都和動漫里一模一樣。
他深知自己的優勢(也許一開始并不算優勢),干脆放飛自我,給自己取名“城之內”,并憑借這張臉成功當上了網紅,還上了電視節目。
1
5年那年,他的下巴突然開始瘋狂生長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有著獨特外貌的日本小哥。為什么說獨特呢?因為他有著超長的下巴。
因為下巴跟動漫人物城之內非常像,所以他也給自己的油管頻道取名就叫做城之內。
五年前,他在自己的頻道發了一個視頻,大方展示了自己隨成長一起“進化”的下巴,配合童年照片對比效果。
網友們看完直接震驚開麥:“這還是一個人嗎?小時候明明圓臉娃娃,現在怎么變成了錐子臉斗士?”
這條視頻的觀看量高達332萬次,直接送他走上了網紅之路,如今他已經擁有超34萬粉絲,平時就是發一些日常vlog,最近還上了電視節目。
說起來,城之內下巴變形記的起點,可以追溯到他小學五年級左右。那會兒他開始猛喝牛奶——本來是奔著個子長高去的,結果身體似乎搞了個“數據分配錯誤”,身高是長了點,但最大的受益者竟然是下巴。
10歲到15歲期間,他的身高和下巴同步拔地而起。而根據測量,從耳根到下巴尖的距離達到了12.5厘米——這個數據,哪怕是用來做雕塑,都夠了。
更離譜的是,他家族里根本沒人有這等“下巴基因”,只有他一個人。
他回憶說,第一次注意到自己下巴變長,還是朋友提醒的,一開始也沒當回事??烧l曾想,從初中開始,這下巴就像買了成長加速器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后來,他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被診斷為“下頜前突癥”——通俗點說,就是下巴向前突出。雖然有個正式的病名聽著挺靠譜,但醫生也很無奈地表示: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下巴,就連角度也很詭異,為何突然變長,成因不明,醫學暫時也沒法給出一個解釋。
但人生從來不是下巴越長越順利,尤其在感情方面。城之內坦言,自己的戀愛經歷總是不太長久。他曾經和女朋友一起走在街上,結果總是因為下巴太“吸睛”,引得路人頻頻回頭。他干脆發展出一種“掩面保平安”的策略——出門戴面具。
不過在節目中,主持人名倉準卻“開導”他說:“你應該享受那種‘誒?!這啥啊’的驚訝感!你看過安東尼奧豬木嗎?(日本職業摔跤史上最傳奇人物之一)你這比他還長啊(笑)!”
而如今的城之內,早已從最初的不安和尷尬中走了出來。他不再試圖隱藏,而是擁抱這個獨一無二的下巴人生。他拍視頻、上節目、搞笑吐槽,把“無法解釋”的生理特征變成了自己的標識——說到底,每個人或許都有點“不合常理”的地方,只是他剛好把這點放大到了12.5厘米。
所以,誰說下巴長不是一種“流量密碼”?城之內已經用親身經歷證明:臉可以不是完美的,但生活得是向上的。
在評論區,不少網友都紛紛為小哥打氣加油。
有人夸他勇敢、樂觀,也有人感謝他用幽默化解了自己多年的不安。
2
整容讓他們重啟人生
看完了城之內小哥的故事,評論區里確實有不少“懂行”的網友現身,紛紛從專業角度分析起小哥的情況。
其中就有人提到,頜面結構是個強遺傳特征,像這種明顯的反頜(也叫“地包天”)通常是家族基因里自帶的“設定”。不過令人好奇的是,小哥自己表示,家族里沒有類似情況,真的是“萬綠叢中一個尖”。
也有不少網友關心他的日常生活:這么突出的下巴,吃飯是不是特別費勁?說話是不是會有點辛苦?其實不僅僅是外形上的區別,反頜對身體功能的影響也不小。比如上下牙咬合不正,會導致咀嚼效率低、發音不清,時間久了甚至會讓牙齒提前報廢,生活質量自然會受影響。
不少人表示,像這種情況如果能早點正畸或者接受外科治療,后期很多困擾是可以避免的。
這突然讓小編想起以前泰國的一檔真人秀——《Let Me In Thailand》。這檔節目主打為那些因面部缺陷而飽受困擾的素人,提供一次重啟人生的機會。
節目中選手多半是因為先天畸形或意外造成面部損傷,生活、社交、求職樣樣受阻,仿佛整個人生都罩著一層灰。但手術過后,他們不光換了外貌,整個人生都直接重啟。
就比如這位叫Noppajit Monlin的小哥,年僅22歲,在造紙廠做工,他的下巴和城之內就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面部畸形,他從小到大都被歧視排擠,連吃飯時都沒人愿意跟他坐一起。他的嘴唇無法閉合,不僅流口水,還影響了正常咀嚼,這讓他對自己越來越自卑。
被節目選中后,他飛到韓國接受全面改造:下頜、前額、眼睛、鼻子、皮膚通通升級,連唾液腺都注射了肉毒桿菌。三個月后,他宛如重生,再見到媽媽時,母親一開始都沒認出這是自己兒子。
還有一位妹子,從小嘴巴越來越歪,導致咬合錯亂,張嘴困難,說話口齒不清。同學嘲笑、工作受限、夢想擱淺……雖然老師很欣賞她,但她自己早早放棄了升學,回家在菜市場幫父母賣菜。
直到參加節目,她才終于鼓起勇氣改變自己,手術之后的她堪稱蛻變,顏值直接拉滿。
這些故事聽起來像是現實版的“逆襲劇本”,卻也是無數因面容被定義、被困住的人真實經歷的縮影。
畢竟外貌問題不只是審美的事,它背后牽動的是尊嚴、自信、甚至整個人生的走向。
2
不被定義也是一種自由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外貌早已不只是個人特征,甚至成了一張社交名片。一個人長得好不好看,常常會影響到他在社交、職場乃至戀愛市場中的“起跑線”。
于是,“服美役”這個詞悄然走紅——它意指人們為了符合主流審美,不得不主動或被動地服從美的標準,甚至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去維持、打造外貌。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陷入容貌焦慮的漩渦。(需要強調的是,我們這里討論的是“過度焦慮”,并不是說追求變好、愛美是錯的。希望自己變得更好,本身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成長。)
真正的問題出現在“病態焦慮”的時候,本質并不是單純的“嫌棄自己不好看”,而是一種深層的不安和恐懼——怕被排斥,怕被定義,怕因為“不夠好看”而被世界拒絕。
特別是那些病態追求外貌的人,傾家蕩產去整容,本想變美,結果反而整得面目全非。更可怕的是,一些人為了變“完美”,頻繁手術,甚至命都沒了。
當然,我們并不否認,醫美和整容在某些情境下,確實可以成為一種“治療手段”。
比如像城之內那樣,因為先天結構導致咬合異常、說話不清甚至影響生活質量;又或是《Let Me In Thailand》中的素人們,長期被面部缺陷困擾,失去正常社交的勇氣——對他們而言,整形不是為了追求“更美”,而是為了回到“正?!?。
這時候,整形不再只是“換張臉”,而是修復身心的通道。它讓那些被異樣眼光包圍多年的人,終于可以大方抬頭;讓他們重新融入人群,而不是被困在鏡子前自我否定。
問題的關鍵,不是整容本身是否“對”或“錯”,而是出發點。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走出困境,還是被焦慮裹挾、盲目跟風?前者是選擇,后者是裹挾。
就像日本的下巴小哥城之內,過去的人生里,他肯定經歷了很多因為外貌帶來的難題,這些痛苦是我們旁觀者難以體會的。但他沒有選擇躲藏,而是勇敢用鏡頭記錄自己,接納自己的特別,還用幽默和真誠鼓勵了許多人。這份寬廣的心胸和美好的靈魂,值得我們由衷敬佩。
更重要的是,作為旁觀者,我們是不是也該放下狹隘的目光,用更多理解和包容去看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所以說,外貌不該成為評價一個人的唯一標準,真正能讓我們走得更遠的,從來不是臉上的對稱,而是心里的從容。
如果接納自己就能讓人自由,那便是一種了不起的勇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