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IP顯示為湖南邵陽的博主@鄉村情懷發布了一條讓人又驚又喜的視頻,就連博主本人都忍不住為視頻配了個標題說道:長這么大,頭一回撿魚這么過癮!
我認為圖片傳遞的信息始終有限,所以我用博主的視頻制成了一個動態圖片,大家可以先看看下面這張動圖,然后再接著看我寫的這篇文章。
在這位博主發布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地的一條河道,此刻只有因為河水退去裸露的鵝卵石,同時河床上海堆積著大量的白條魚,這位博主也是一邊撿魚一邊拍了條視頻。
看著幾乎鋪滿整個河床的白條魚,以及博主手中已經快要裝滿的塑料桶,我算是體會到了博主那種撿魚撿到手軟的感覺了,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呢?
白條魚是一種分布很廣泛的淡水魚,但是它們的整體個頭并不大,成年后的體型通常在10~15厘米,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它們的數量了,水里缺氧的時候總能看到水面上密密麻麻的白條魚。
也正是因為白條魚個頭小,因此就算你專門去釣它,通常也很難釣到太多,然而視頻中的這個情況,只需要動動手就能撿不少,并且我覺得能撿多少跟你的體力成正比,因為現場并不缺魚。
截止到我發稿,這條視頻的播放量也已經達到了六七十萬的樣子,整體視頻下方也是被網友們的評論留言占據。其中最多的留言就是在求地址,我沒想到居然會有這么多人想去撿白條魚,直到看到廣東一位網友的留言,這才讓我恍然大悟。
只見這位網友表示,只需要把魚帶回家裹上面粉下鍋一炸,妥妥的一盤下酒菜,這時候再叫上幾個朋友一起喝兩杯,這不就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嗎。平時釣魚總覺得白條魚煩,現在一想還真把它給忽視了。
白條魚的個頭雖然小,但是在水里游動的速度并不慢,甚至還能短距離爆發,因此就有網友感到疑惑,按照白條魚的特性來,不應該擱淺吧,就算擱淺也只是個別貪玩沒及時逃走的,但是視頻中的白條魚可不少,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由于這位博主對此并未提及,我也只能根據以往的歷史事件和白條魚的習性去分析。2024年10月,成都大邑沙渠鎮因上游大壩突然關閘,河道斷流,數千尾魚擱淺在干涸的河床上。
從相同類似的情況來看,魚類擱淺并不是頭一次發生,而這次如此多的白條魚擱淺,除了水壩關閘瞬間改變了水流環境,依賴水流生存的魚類(如白條)可能因反應不及被困淺灘外,還有一個關鍵點跟白條魚的習性有關。
我估計很多喜歡釣魚的朋友就注意到過一個現象,那就是有水流注入河道或者水庫時,總會有鰱鳙、白條魚、鯽魚等聚集在此,逆流而上似乎是多數淡水魚的天性。
如果某些河道或者溝渠本身就是為了方便上游排水泄洪,那么這樣的地方往往是不會藏匿什么大魚的,最多的應該就是白條這種魚了,當遇到上游遇到水利設施調控,或因灌溉、防洪需求臨時關閘,魚群就可能被“截胡”在下游。
在面對這場“天降魚雨”的遭遇時,絕大部分網友都在歡呼這是“自然饋贈”,但是也有人留言擔心會不會破壞生態。
從生態鏈的角度來看,白條魚是鱸魚、鱖魚、翹嘴魚等肉食性魚類的重要食物來源,如果它們的數量急劇下降,勢必也會影響到這部分魚類的正常生存繁衍。
只可惜“留大放小”的放生并不是適用于白條魚,因為白條魚實在是太嬌氣了,幾乎是“出水就死”。像我們平時在外面釣魚,明明都給魚打氧了,但是它們依舊會死,因此很難帶著活的白條魚回家。
從視頻中的場面來看,這些白條魚的個頭并不突出,數量又極為龐大,真正還在跳躍掙扎的并不多,就算博主有心將它們轉移到有水的地方,估計也是徒勞。
在面對這樣的局面下,把魚帶走并妥善安置,這也算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了吧。
各位朋友,你們有吃過白條魚嗎?
如果是你遇到這樣的情況,并且在手都撿軟了的情況下,你還會繼續撿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