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聽完一上午的演講后,7月11日下午,參加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的部分外賓搭乘仿古鐺鐺車,體驗了一次特別的北京中軸線觀光之旅。車子從前門出發,沿北京中軸線一路前行,帶他們游覽15處“古都之脊”的文化遺產。
車子剛啟動不久,來自塞爾維亞的薩沙·巴爾布洛維奇就掏出手機,對著窗外拍照留念。他是塞爾維亞國家廣播電視臺的電視節目總監,“我知道北京中軸線,我們的電視臺曾播放過北京中軸線和故宮的紀錄片。”薩沙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從這些片子中學到不少知識,不過這次能親眼看到這些遺產,感覺非常棒。
薩沙·巴爾布洛維奇(左一)、Miguel Díaz(右一)乘坐鐺鐺車游覽北京中軸線。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北京中軸線位于北京老城中心,縱貫老城南北,全長7.8公里,始建于13世紀,成型于16世紀,此后不斷完善,歷經逾7個世紀,是統領整個老城規劃格局的建筑與遺址的組合體。
2024年,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于當年8月開通了“大美中軸線觀光巴士”線路,為游客提供類型更加豐富、服務更加優質、體驗更加舒適的全新旅游觀光產品。
Miguel Díaz第一次來中國,他是玻利維亞人,在當地一家傳媒集團擔任總經理,也覺得這次“鐺鐺車之行”非常不錯。“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沿路能看到好多精美的建筑和遺址。雖然我不能叫出它們的名字,但我知道它們代表了中國的歷史,我想這一點很重要。”
Miguel Díaz用手機拍攝沿路建筑。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談及文化多樣性,Miguel Díaz表示,雖然自己的國家和中國有很多不同的文化,但實際上也有一些相似之處。“只有相互學習、相互理解,才能建立起彼此的聯系,讓人類不斷成長,彼此尊重。”
7月10日至11日,約14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位中外嘉賓在北京出席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此前,這些嘉賓還分赴上海、浙江、山東、陜西、甘肅等地,近距離感知古老與現代交融的中華文明。
編輯 白爽
校對 付春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