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近妖”,是對《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這個人物最精準的評判。
如果沒有他的“算無遺策”,縱使康熙爺心有所屬、四爺胤禛意志堅定,但在“九子奪嫡”那場波詭云譎、變幻莫測的爭斗中成為最終的勝出者,也是萬難。
所以當胤禛成為“雍正”,受享大臣和兄弟們叩拜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在先帝前守靈,而是回到潛邸,與鄔思道會面。
這其中的原因,有雍正初登大寶后的興奮和惶恐,他想要和鄔思道分享,畢竟鄔思道是見證他一路走過來,并助他最終登頂的那個人;
但還有一層隱晦的意思,鄔思道也是知道這條登頂之路背后隱秘最多,并讓雍正忌憚的人。他既然能幫助雍正,何嘗不能幫著別人。要知道,八爺黨對這個寶座還在虎視眈眈啊!
所以,雍正不能讓鄔思道離開自己的視線。
這雙層的意思,雍正懂,鄔思道更懂。
鄔思道用”半隱“為自己找了一條最好的保命之路,他對雍正說:
臣孑然一身,身無分文,倘若全隱,必然餓死;
臣與皇上君臣際遇十幾年,一朝離別,皇上一定會想念臣的,臣也一定會想念皇上的,臣若全隱了,萬一皇上找不到臣,臣心何安啊!
因此,臣想找一個既能吃飯,又能讓皇上找到臣的地方半隱起來。
這樣既讓臣在有生之年有所依靠,又全了我們君臣這段恩遇。
鄔思道的這番話,入情入理,讓一向冷情冷性的雍正也頗為感動,他答應了鄔思道的請求,把他放到李衛府上做幕僚。
這樣既能在眼皮子底下”監視“鄔思道,又不至于落一個”鳥盡弓藏“的罵名。
雍正的小心思鄔思道看得透徹,他對前來送行的十三爺說道:
十三爺,你我相識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行俠仗義,我很佩服你的為人啊!
臨別之時,有句肺腑之言: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十三爺還要為雍正辯駁,說不信四哥能做出過河拆橋、兔死狗烹之事,鄔思道微微一笑,云淡風輕道:
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府里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
鄔思道沒有再說下去,也確如他所料,十三爺再也沒見到”那些人“。
而作為雍正最秘密、也最有力的”武器“——鄔思道,卻用自己的智慧和心機,成為在這場奪嫡大戰中,涉入最深,卻全身而退的唯一人。
他從李衛處轉戰到田文鏡處,然后以田文鏡付不起”幕銀“為由,帶著小妾如月,還有掙下的4000兩銀子,在雍正到來的前一天,匆忙“逃走”了。
這一走,便是茫茫江湖、便是杳無此人。
既有銀錢,又有紅袖添香,鄔思道的晚年生活何其暢快。
鄔思道這個人,他既摸透了人心,也看透了權力背后的陰暗和無情,在生死間為自己尋得了一線生機。
怪人
鄔思道是個能人,更是個怪人。
他早年被康熙爺判了終身監禁,如果沒有四爺胤禛的“慧眼識珠”,恐怕一生就要在監牢里度過。
胤禛曾讀過鄔思道的詩句,知道這個人非等閑之輩。他借去杭州籌款之機,讓年羹堯從牢里把鄔思道救了出來,并讓年秋月護送他進京入府,對外宣稱是為弘歷和弘時找的西席。
鄔思道非但沒有表達感激,還拿足了架子,直到胤禛用漢人之禮拜師,這才答應做弘時和弘歷的先生,并成為胤禛背后最大的謀士。
作為先生,他對弘歷和弘時要求極為嚴格,背不上書就不讓吃飯,福晉、十三爺去請,也不給面子,直到年秋月急了,鄔思道才松口放兩個孩子去吃飯。
年秋月是年羹堯的妹妹,她很明白哥哥把自己放在四爺府的用意,身為奴才,她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只能暗自垂淚。
而寄人籬下的鄔思道,內心也同樣有被命運擺布之苦,兩個同病相憐的人,在朝夕相處中,慢慢發展成了“忘年戀”。
這一切胤禛都是看在眼中的,他并沒有反對,如若鄔思道此時肯提出娶秋月為妻,胤禛應該會同意的,畢竟他還要仰仗鄔思道。
但鄔思道卻以用年秋月節制年羹堯為由,為胤禛保了大媒,在年羹堯去往甘陜上任的路上,讓秋月成為胤禛的側福晉。
秋月私下問鄔思道,咱倆真就不可能嗎?
鄔思道戚戚然道,你始終是四爺的人。
其實,鄔思道并非對年秋月無情,他的“不娶”,不僅是在保全自己,也更是在保全秋月。
鄔思道很明白,一旦胤禛登基,那么曾經助他上位的背后之人,都會成為他的眼中釘、肉中刺,殺之后快。
所以,鄔思道從一開始便為自己想好了退路,十幾年里,他對府中之人,冷眼旁觀,從不曾深交,也是這個原因。
唯獨一個年秋月,讓他動了真感情,可若一旦娶秋月為妻,那就與四爺胤禛的關系再也剪不斷了,這是鄔思道最不想看到的。
鄔思道,一個身患殘疾、又飽受牢獄之苦的暮年之人,他早已看透了世間的感情和生死,所以他要的不是“得”,而是“失'。
這是他的“怪',更是他的清醒。
助攻
如若說《雍正王朝》上最精彩的部分,那一定是鄔思道助攻胤禛與八爺黨交鋒,并次次化險為夷,最終功成的那幾集。
胤禛雖然一開始就被康熙看好,并用做“孤臣”來激勵和試探他,但無論是康熙,還是胤禛,都已經無法完全把控局面。
更何況作為康熙帝,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便他看透了八爺的鬼蜮伎倆,罵他“其心可誅”,但依舊不愿看到骨肉相殘、兄弟鬩墻那一幕。
所以,康熙的晚年,放棄了勵精圖治、整治吏治,而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維穩”上。
他對太子的諸般惡行一忍再忍,甚至廢而再立。
這一切在胤禛看來,是皇阿瑪老糊涂了,可身為局外人的鄔思道,卻看得透徹。
太子掌管的刑部出了張五哥冤案,鄔思道以不能擔廢太子之罪為由,讓胤禛放棄查案的差事,讓八爺去查;
結果是,八爺的“能力"被康熙帝看得真真的,把他徹底排除到太子的人選之外。
太子第一次被廢,康熙帝命群臣舉薦新太子人選,這一舉措的目的,更多地是為了試探,試探群臣、也試探阿哥們;
群臣和八爺黨上躥下跳,直接把首輔佟國維給干廢了;
而胤禛在鄔思道的建議下,把他事先寫好的保太子的奏折呈了上去,讓康熙龍心大悅;
此消彼長,這一局,胤禛又大獲全勝。
十四爺在胤禛的舉薦下,被康熙授了大將軍王,因此,他也和八爺起了齟齬,開始互相猜疑;
投桃報李,十四爺又推舉年羹堯為陜甘總督。
至此,在鄔思道的”排兵布陣“下,勝局在一點點地向胤禛靠攏。
鄔思道所做的一切決策,皆是根據當前形勢的把控、以及對康熙帝的了解,他步步為營,算無遺策,直把八爺黨打得亂了方寸、無還手之力。
最終,康熙帝在臨終前,單獨召見了胤禛,并把帝位傳給了他;
與此同時,鄔思道又命張五哥去宗人府赦免十三爺,讓十三爺立即趕往豐臺大營掌控軍務。
至此,胤禛才能夠順利繼位,成為雍正。
可以說,沒有鄔思道,不僅胤禛的命運會改寫,大清朝的國運也會被改寫。
逃走
奪嫡大戰,鄔思道居功至偉,事成之后,他卻放低身段,對雍正提出“半隱”的請求,讓雍正無法拒絕。
雍正把他放在李衛府上做幕僚,李衛來京述職時,雍正還特意問起鄔思道的近況,可見雍正對這個人有多么不放心。
李衛說,先生除了幫我出出主意,大部分時間就待在自己的小院里。
雍正這才放下心來。
等到田文鏡在河南推行新政困難,李衛向雍正提出讓鄔思道去幫幫田文鏡,雍正說,過去可以,等過一段再回來。
鄔思道明著是雍正寵臣的“幕府”,實際上卻受李衛的監管,他的半隱,不過是一種變相失去了自由的無奈自保。
所以,他一直在想著如何逃出這張“大網”。
去田文鏡處是他的第一步。
因為田文鏡不知鄔思道的底細,還以為他就是價高的“紹興師爺”,一年幕銀8000兩,讓他這個清官叫苦不迭。
鄔思道的第二步是討要幕銀,并逼著田文鏡趕走自己。
作為河南巡撫的師爺,鄔思道不可能不知道雍正馬上就要到河南來巡查,一旦他和雍正再次碰面,就再也無法逃走了。
所以他利用討要幕銀激怒田文鏡,田文鏡說自己哪里能拿出這么多錢,叫鄔思道另謀高就。
這下正中鄔思道下懷,他對田文鏡說道:“東翁,是你讓我走的啊!”隨后就趁夜帶著小妾如月逃之夭夭了。
等到雍正第二天到來,向田文鏡問起鄔思道時,鄔思道早已沒了蹤影。
此時的雍正,也知道再追尋鄔思道無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從眼皮子底下消失了。
此后,無論廟堂還是江湖,再無鄔思道這號人物。
正所謂,大隱隱于市,鄔思道的完美脫身,更加證明一句話,那就是,很多時候,誰也不知道你,才是再幸福不過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