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大潮每年都會吸引很多游客。然而在古代,它卻是讓老百姓頗為恐懼的自然災害。世世代代,老百姓都想盡辦法應對大潮,卻依舊傷亡慘重。直到一位叫錢镠的英雄出現在錢塘江。
錢镠是吳越國的開國君王,而吳越國是五代十國時期江南的一個小國。錢塘江恰好流經吳越國。只不過在那個時候,錢塘江的名字叫做錢江。
傳說錢镠既勇敢又聰明,而且力大無比,可以用自己的手臂托起兩座山。
可即便有這么厲害的國君坐鎮,錢江依舊年年發大水,禍害了不少百姓。
錢镠以為是治理水患的官員不夠上心,懲罰了不少官員,可依舊沒有任何結果。
他逐漸發覺出了不對勁,于是親自到錢江岸邊走訪調查。
老百姓們解釋說:“這錢江里面有一尊潮神,每年八月十八是潮神的生日,潮神總會在那個時候發起大潮。大潮的威力十分強烈,連重百噸的巨石都能被潮水卷走。官員帶領我們修的那些堤壩,根本沒有任何阻擋作用。所以頭一年修好的堤壩,第二年就被沖垮了?!?br/>錢镠聽聞此話,頓時氣得大罵:“這是何道理?身為錢江之神,不保佑百姓,反倒年年制造災害,真是枉為神明!”
接著,錢镠對著屬下下令:“再過七天就是八月十八日了,命令士兵們準備2萬支箭,到時候,我們就去會會這個潮神。”
屬下有些害怕:“咱們能打得過嗎?若是打不過,還惹怒了人家,豈不更麻煩了?”
錢镠掏出鞭子,對著屬下就是一鞭子:“仗還沒開始打呢,你就長別人志氣,滅自家威風,真是沒出息!”
一轉眼到了八月十八日,錢镠先來到了錢江岸邊,觀察敵情。只見那江水奔騰翻涌,形成了一堵幾十丈高的水墻,水墻逐漸逼近,在那浪頭的最頂端,竟然還有一名騎白馬的男子。那男子穿了一身白衣,頭發雪白,連臉都是白色的,給人一種極度冷酷的感覺。原來他就是錢江潮的潮神。
眼看大戰一觸即發,可那2萬個攜帶弓箭的士兵卻遲遲沒有到。
侍從報告說:“大王,士兵們來的路上需要經過寶石山,那寶石山又高又陡,無路可走,只有兩座山崖間有一條窄窄的縫可以通過,可那條縫太窄了,最窄處只能踏入一只腳,士兵們只能一個一個地通過,當然要費很多的時間了?!?br/>錢镠聽聞此話,氣得拍大腿:“這不是耽誤老百姓的大事嗎?看來還得我親自跑一趟啊!”
于是錢镠連馬都沒有騎,直接跑著就去了寶石山。可他跑得比馬快多了,腳下似乎帶風,跑到最快的時候,兩只腳都離開了地面。
來到寶石山的山崖處,錢镠將兩只腳踩入縫隙中,兩只手猛地推向了兩邊的崖壁。只見那兩座山崖竟然被他推得晃動起來,緊接著便迅速地朝兩邊移動。隨后錢镠又猛地跳了起來,兩只腳用力地往下一跺,兩座山崖移動的速度更快了,最終那道縫竟然變成了可以通四輛馬車的大道。
2萬名士兵順利到達現場,百姓們聽說,大王要為他們,與錢江的潮神決一死戰,紛紛前來加油助威。
錢镠決定先禮后兵,拿出紙筆寫了一首詩:
為報潮神并水府,堤塘且借與錢城。
隨后他將紙條投入江水中。
可是錢江潮沒有半分減弱,反倒更強烈了。錢镠不再客氣,命令士兵們對著錢江的潮頭萬箭齊發。
與此同時,百姓們也大聲地吶喊助威。
果然有效果,潮水前進的速度減慢了。
錢镠再次下令,將剩下的1萬支箭也射出去。錢江潮終于開始后退了,一直退到了六和塔附近,那原本鼓起的肚子也被射得彎了下去。
潮神從此有了心理陰影,只要潮水到了六和塔附近,鼓起的肚子就會彎下去。看上去像是一個“之”字,所以后輩人都稱那個地方叫做“之江”。
潮水退去后,錢镠帶領著士兵和百姓再一次修筑堤壩。修筑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而這一次修的堤壩堅固如鐵,潮水怎么沖都沖不垮。
百姓們為了紀念錢镠的功德,給那堤壩起名叫做錢塘。而錢江從那以后也改名為了錢塘江。
故事改編自《民間故事》。錢镠與潮神決斗的故事確實是虛構的。但歷史上的錢镠的確對治理錢塘江水患作出了重大貢獻。
公元910年,他帶領20萬軍民在杭州候潮門、通江門外修筑阻攔潮水的堤壩。
當時,他日夜行走在江邊,通過不斷地觀察研究,創立出了一種全新的堤壩修筑方法——石囤木樁法,也有人稱其為竹籠木柱法。
在離岸邊數米的地方,打入幾排木樁,用竹子編織竹籠,將石頭放入竹籠中。然后將竹籠扔入木樁中間,再灌入泥漿,打造出最基本的堤壩,當時人稱之為“泥塘”。
這還沒完,然后在泥塘外圍再釘入十幾排木樁,將大石頭放入其中,再在泥塘上面放上層層疊疊的大石頭,將泥塘加固加高。
這樣的修筑方法比單純的土筑堤壩要堅固很多。外圍的十幾排木樁叫做滉柱,可以緩沖潮水的沖擊力,還能夠將潮水中的泥沙攔截下來,使得堤壩隨著時間的延長變得越來越堅固。
雖然這項工程耗時耗力,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錢塘江的水患從此被解決掉了,而杭州地區也因此得以改善民生、發展經濟。錢镠發明的這項新技術,也對后世的水患治理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