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龔榮華 王凡
“98年發洪水時,我還是個孩子,看著解放軍用身體堵決口;如今,我穿著警服站在這里,決心像他們一樣守護自己的家鄉。”7月9日,在嘉魚縣簰洲灣98抗洪紀念館里,39歲的嘉魚縣公安局簰洲灣派出所所長高楊語氣堅定。
這位曾服役14年的老兵,如今身著藏藍警服。從警7年來,他傾心竭力守護轄區平安,用抗洪精神筑起平安堤壩。
從驚濤記憶到從警初心
1998年夏天,洪水撕開簰洲灣的堤防時,高楊正趴在自家屋頂。混著泥沙的濁浪,卷走了鄰居的瓦房,他看見穿軍裝的年輕人一個接一個跳進漩渦救人。
“12歲那年,我就想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高楊回憶說。
2004年高考后,高楊遠赴他鄉成為軍人。14年的軍旅生涯,他從新兵成長為連級干部,并順利考上軍校。
2018年,高楊轉業,選擇回到家鄉。
“當不了兵,就當警察!去基層一線!”高楊本可以轉業去相對輕松的部門,卻主動申請奔赴嘉魚縣偏遠的高鐵嶺派出所。
2018年11月1日,報到的第一天,他把“誓保一方平安”的毛筆字貼在宿舍墻上。
此后7年多時間,他先后在方莊派出所、潘家灣派出所、簰洲灣派出所工作,在日復一日的守護中,“一切為了人民”的信念愈發堅定。
從護江堤壩到民心工程
面對工作,高楊直言:“守護群眾的安全,就像98抗洪勇士守護江堤,每一寸都要扎實,每一刻都不能松懈。”
初到派出所工作時,高楊堅持每天走村入戶。三個月下來,他成了村民口中的“活地圖”。誰家婆媳不和,哪片魚塘常鬧糾紛,哪戶老人獨居需要關照,他都“門兒清”。
“小案連民心,再難也要破!”這是高楊常掛在嘴邊的話,更是他踐行抗洪精神的“戰場”。
2022年調任方莊派出所副所長時,他接手了11起“無頭案”:摩托車接連被盜,多數失主已自認倒霉。監控里模糊的身影、現場零散的煙頭,成了他“死磕”的線索。他帶著民警蹲守20余天,終于將3名嫌疑人抓獲,為群眾挽回損失10多萬元。隨著各類案件不斷被偵破,轄區盜竊案件發案數下降70%。
去年3月,高楊轉任潘家灣派出所所長,結合轄區實際,創建“小案快偵”機制。全年破獲民生小案52起,為群眾挽損30余萬元。有老人報警說狗丟了,同事覺得是“小事”,高楊卻在草叢里找了一上午,最終鎖定一枚麻醉針頭。這起偷狗案,帶破5起積案,人民群眾拍手稱快。
今年3月,高楊成為簰洲灣派出所所長,仍然對“民生小案”緊抓不放,力爭快偵快破快挽損:一個小時內抓獲盜竊手機的嫌疑人王某,追回被盜手機;快速破獲群眾切割機被盜案件……轄區盜竊案件破案率大幅提升。
從精神火種到平安薪火
“抗洪精神是簰洲灣的根,是刻進骨子里的基因。”高楊將這句話融進了派出所日常。他定期帶領民警走進98抗洪紀念館,在紀念碑前莊嚴宣誓;組織全警到簰洲灣98抗洪烈士陵園開展祭掃活動,學習19位抗洪烈士的事跡……
“簰洲灣彎一彎,武漢水落三千三”的防汛口訣,被高楊寫進應急演練手冊首頁。面對今年多輪強降雨天氣,他與民警們沖鋒在前,排查隱患、清除險情,轉移被困車輛23臺、救助群眾15人。
高楊堅持用抗洪精神筑起平安堤壩。全鎮16個警務網格組建最小應急單元,16支義警巡邏隊常態化巡邏,聯合多部門織就“水陸聯防”網。今年以來,排查隱患47處,化解糾紛83起。轄區刑事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31%,群眾安全感達98.6%。
高楊還帶領民警和群眾組建“警民護堤隊”,將抗洪戰時機制轉化為常態化群防群治。他說:“只要群眾需要,我們就是那道沖不垮的堤。”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