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道,美國對等關稅90天寬限期將盡,臺商面臨經營壓力陡增,這一局勢背后,兩岸關系的暗流更值得關注。賴清德上臺后,在島內大搞“綠色恐怖”,不少統派人士遭打壓,日子愈發艱難。大陸網民和島內統派期待統一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解決臺灣問題急不得,需要時間和巨大努力。中央解決臺灣問題的意志堅定不移,和平統一是優先選項,同時也在認真準備武力手段,只是沒設具體時間表。
不宣布時間表,是為保持戰略靈活性,避免被動。若定了時間表,國際干預勢力和臺灣地區方面定會提前準備,反而對解決問題不利。這策略很高明,讓臺灣地區和外部勢力防不勝防,統一可能在十年八年,也可能在兩三年后實現。美國戰略界有人認為解放軍會在2027年動手,原因有二。一是他們猜測解放軍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目標后,具備武力統一臺灣地區的能力,福建艦屆時可作戰,其他海空裝備戰力強勁,能挫敗“臺獨”和外部干預,在西太平洋占據絕對優勢。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二是部分人,尤其是美國軍方,故意渲染中國威脅,目的是騙取更多軍費,還能嚇唬盟友,讓他們更聽從五角大樓指揮。大陸在為統一做扎實準備,目標從未改變,具體時間和方式會隨形勢動態調整。從軍事能力看,大陸對臺軍及外部勢力有優勢。美國若軍事介入,可能喪失全球霸權。但大陸還有不少問題要解決。中國經濟對外部資源、能源依賴大,得加強儲備、找替代辦法。對外部市場依賴也較深,兩岸若開戰,會有大量企業停工、人員失業,風險不小。
兩岸交流近40年,形成一些利益群體,需做他們的工作,幫其減少損失。臺灣海峽的博弈日趨復雜。賴清德當局推行“倚外謀獨”,民進黨為逆轉“朝小野大”掀起“大罷免潮”,引發政治斗爭白熱化。經濟上,臺商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升溫,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讓經貿往來變數增加。文化層面,兩岸交流頻繁,西安碑林臨書大賽等活動彰顯民間對共同歷史文化的認同需求。
賴清德(資料圖)
臺灣地區旺旺集團副董事長周錫瑋認為,兩岸在文化、經貿等領域有廣闊合作空間。文化上,可通過漢字等藝術喚醒青年文化認同,打破中西藝術界限,共創新時代中華藝術。經貿上,臺灣地區對大陸市場依賴大,大陸的惠臺政策給臺商帶來機遇,臺商在大陸賺錢后對臺灣地區家庭有積極影響。不少臺灣地區年輕人在大陸發展機會多,生活自在,與大陸同胞相處融洽。美國對臺加征關稅,臺商面臨成本上升等壓力。半導體等部分產業可能赴美投資,中小企業則面臨困境。
臺灣地區對大陸出口比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再降困難,在美方壓力下,不排除部分投資回流大陸。新臺幣升值也給臺灣地區出口產業帶來陰影,研究機構下調了臺灣地區2025年GDP增長預估。英國政客威廉姆森公然攛掇英國“承認”臺灣地區,支持臺灣地區加入CPTPP,還提議盟友加強對臺防務合作,其言論違反一個中國原則,超出多數國家立場。中方曾多次譴責此類干涉中國內政的行為。
特朗普(資料圖)
俄烏沖突爆發初期,“臺獨”分子喊出“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地區”,想效仿烏克蘭獲美西方支持。但隨著沖突持續,烏克蘭損失慘重,基礎設施被毀,經濟崩潰,人口銳減。賴清德不再提這一論調,他怕臺灣地區成“下一個烏克蘭”,自己成“下一個澤連斯基”。臺灣地區沒有戰略縱深,美國直接軍事介入可能性低,特朗普甚至可能“出賣”臺灣地區,臺積電也在美國壓力下赴美投資。
解決臺灣問題,要堅定信心,補上各種挑戰和漏洞。1. 持續提升自身實力,增強經濟韌性,降低對外依賴。2. 加強兩岸民間交流,尤其是青年之間的互動,增進文化認同。3. 針對性應對外部勢力干涉,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4. 做好各種預案,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為統一創造有利條件。臺灣問題不會代代相傳,我們終將見證祖國統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