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首場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宣布:“十四五”以來,402種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醫保跨省結算更加便捷,有效減輕了群眾看病負擔。
同時,高質量“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全國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進一步為失能失智老人照護剛需兜底。
醫保目錄持續擴容
“十四五”期間,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更加成熟,每年一次的調整讓更多臨床急需藥品及時納入保障范圍。周海兵在發布會上披露的402種新增藥品,涵蓋腫瘤、慢性病、罕見病等治療領域。
醫保目錄調整工作自2020年改為申報制后,新藥準入速度明顯加快。數據顯示,新藥從獲批到納入醫保的平均時間已從5年縮短至1年左右。
約80%的創新藥可在上市兩年內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大幅提高了患者用藥可及性。2024年新納入醫保目錄的91個藥品中,有33個實現了“當年獲批、當年納入”的快速準入。
罕見病用藥保障水平也在持續提升。醫保目錄內累計調入罕見病用藥76種,覆蓋42個罕見病病種。曾經因“70萬元一針”引發社會關注的脊髓性肌萎縮癥治療藥物納入醫保后,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改善。
創新藥發展勢頭迅猛
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為創新藥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1類創新藥獲批數量達48種,是2018年的五倍以上。今年上半年,1類創新藥獲批數量已近40種,呈現井噴態勢。
從治療領域看,2025年上半年國內獲批的111款藥物中,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以32款的數量占據首位(占比28.8%),成為藥企研發投入的核心方向。
肺癌是獲批藥物最多的適應癥,新藥呈現“靶向精準化、機制多元化”特征,覆蓋EGFR、KRAS、HER2、c-Met等關鍵靶點。
創新藥市場結構也在優化升級。2024年新增的91種醫保藥品中,90種為5年內新上市品種,38種是“全球新”的創新藥,比例和絕對數量都創新高。
醫藥行業正從“Me-too”(模仿創新)向 “First-in-class”(全球首創)、“Best-in-class”(同類最佳)轉型。
養老服務能力提升
除醫療保障外,“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也取得顯著進展。全國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達64.6%,較“十三五”末實現大幅增長。這一指標提升標志著我國失能失智老人專業照護能力取得實質性突破。
當前,我國正加快推進高質量“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標準等措施,持續強化基本民生保障能力。國家發改委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和普惠型養老服務網絡建設。
養老服務能力的提升與醫保體系完善形成合力,共同構筑起守護人民健康的堅實防線。以護理型床位為代表的專業照護資源增加,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醫保與商保的“雙軌并行”為高價創新藥開辟了新的支付通道。以CAR-T療法為例,單療程費用高達120萬元,遠超基本醫保“保基本”定位,商保目錄建立后,患者自付比例有望降至30%以下。
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醫保基金對協議期內談判藥累計支付已達4100億元,帶動藥品銷售超6000億元。
隨著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更多創新藥將從“進目錄”加速走向“進醫院”,最終惠及億萬患者。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藥”,中國醫療保障體系正在經歷一場靜水深流的變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