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上海一男知青為了回城,拋棄了農村妻子。分別時,妻子哀求地說:“帶著我吧!”男知青卻頭也不回的走了。沒想到,留給自己的卻是終身悔恨……
若干年后,退休在家,病重在床的白曉峰,看著桌子上散落的煙盒,里面還有零星幾根煙,他費力地拿出一根,打火機火苗四射,夜里冷風習習,一根煙,風抽一半,他抽一半。
白曉峰心里裝著一堆事兒,比如他下鄉時,曾在村里娶了個媳婦兒,后來收到通知返城的時候,白曉峰面對農村妻子的哀求,頭也不回的走了,走的干脆利落。
又或者,農村妻子寫信告知他,他離開的時候,其實她已經懷有身孕,后來生下了孩子,給白曉峰寫信,白曉峰得知后,心一橫,把信揉吧揉吧丟進了垃圾桶,裝作沒事兒人一樣。
可誰也想不到,白曉峰到老到老,卻后悔的一塌糊涂,后來,看到誰,白曉峰都忍不住對著人家淚流滿面:“我后悔了,當初我不該那么狠心的,我應該帶著她一起回來。”
每每說起這句話的時候,農村妻子的身影總會浮現在白曉峰的腦海里,時光似乎一下子就倒轉他前往鄉下插隊當知青的時候……
20世紀60年代后,知青下鄉成為了一種“潮流”,很多剛初中畢業的年輕男女穿著一身軍綠色的衣服,朝氣蓬勃,前往各個偏僻、遙遠的小鄉村插隊,企圖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鄉村煥然一新。
白曉峰決定下鄉當知青的時候,剛剛初中畢業,有些學問,也長得眉清目秀,他被分配到皖北一個小鄉村,每天都十分忙碌,插秧、挖水溝、種地、除草。
小鄉村有一姑娘名叫李云,性格怯懦膽小,因為家里窮,大字不識幾個,給人說話的時候,臉頰就會羞紅,好像熟透了的蘋果。
白曉峰性格大大咧咧,開朗樂觀,鄉下的農村生活沒有讓他愁眉苦臉,反而干勁兒十足,看到李云,白曉峰總會不自覺靠近,幫助李云一同干活,久而久之,二人便熟悉了。
李云覺得白曉峰很厲害,識文斷字,出口成章,白曉峰便主動教李云寫字、念書,二人的關系一天比一天好,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二人有感情,索性做主讓二人喜結連理。
一個簡單的婚禮儀式,二人便成了兩口子,沒有結婚證,算不得正式夫妻,可在李云心中,白曉峰是自己唯一的男人。
日子清貧,卻也溫馨,然而,好景不長,事情的轉折發生在1978年,當時,白曉峰突然收到了上海寄來的返城通知,和他一同下鄉插隊的知青們都可以返城了。
收到通知后,白曉峰整個人都變得不對勁兒了,他愁眉不展、唉聲嘆氣,最終還是做了一個無情的決定,在李云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始收拾自己的行囊,雖然只有幾身衣服。
細心的李云還是發現了不對勁兒,她心里害怕極了,想要阻止,卻又覺得自己太過自私,可眼睜睜看著白曉峰離開,李云又做不到。
白曉峰離開時,天空剛剛泛起一抹魚肚白,白曉峰背著行囊,等待前來的列車,李云就在他身后,白曉峰準備起身離開的那一刻,李云終于忍不住,哀求道:“帶著我吧!”
聽到李云的哀求,白曉峰動容了一瞬,可還是沒同意,他知道一旦回城,面臨的將是生活的壓力,和赤裸裸的現實。
妻子李云沒有城里戶口,如何在上海立足?即便是一份正兒八經的工作,李云都找不到,二人也沒有辦理結婚證,若是帶著李云,一個人微薄的工資,如何養活兩個人?
白曉峰走了,聽著李云的哀求,頭也不回的走了,坐上列車的那一刻,轟鳴聲很大,可他隔著老遠,卻似乎聽到了李云的啜泣。
回城后,白曉峰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在時間的積累下,他的薪資上調,也重新娶了妻子,有了孩子,組建了新的溫馨的小家,至于鄉下的李云,似乎早就隨著那天的風,被吹散了。
白曉峰回城后,李云一共寫了兩封信,寄到了上海。
一封信是自己被檢查出懷孕,孩子是白曉峰的,不久就要出生了;一封信則寫著孩子生病了,張口要爸爸,還有后續孩子上學的費用,希望白曉峰能資助一些。
看著信,白曉峰心中起了波瀾,可他還是狠了狠心,沒有回去看看兒子、也沒有為李云母子寄去一些生活費,仿佛那兩封信從來都不存在一樣。
多年后,白曉峰退休了,躺在病床上,聽著老伙計們提起知青往事,心中思緒萬千,終于忍不住流下了淚水,是對李云母子的虧欠、愧疚、以及當初做出決定的后悔。
白曉峰出現在了李云生命中,卻又走的悄無聲息,只是讓李云的心碎了一地又一地……
信息來源:《中國知青史》《上海知青檔案》等史料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