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歲一個足以讓人笑著說“喜喪”的年紀,可為啥圍繞著相聲泰斗楊少華的離世,卻彌漫著一股說不出的心酸味兒?
一邊是他臨終前還坐著輪椅出席剪彩儀式的視頻刷屏,一邊是他那簡陋得讓人心碎的靈堂照片在網上流傳。
這位蔫哏大師,給了我們幾代人笑聲,可他自己的晚年和謝幕,怎么充滿了這么多無奈和心酸?楊少華生前最后的日子里到底經歷了什么?為什么一代相聲大師的告別儀式會如此簡樸,甚至被網友質疑是P圖?
天津一個普通的禮堂里,楊少華的靈堂布置得出乎意料的簡樸,黑白遺像擺在前面,中間寫著“沉痛悼念 楊少華同志”,旁邊掛著一副對聯,上聯是“慈顏已逝 風木與悲”,下聯是“德澤猶存 音容宛在”,就這十六個字,卻讓無數看到照片的網友心里一酸。
有網友直言這是他見過的最簡約的靈堂了,甚至懷疑照片是P的,靈堂前沒有常見的豐富鮮花裝飾,沒有繁復的祭品,只有一張黑白遺像立在那里,孤零零的,就像楊少華晚年的處境一樣。
挽聯中的“風木與悲”四個字特別扎心,這是古人常用來表達喪父之痛的詞語,風吹樹木發出的悲鳴聲,就像是子女失去父親后的哀號。
這個典故出自《詩經》,是說樹木希望靜止,但風卻不停地吹動它,就像子女想盡孝心,卻已經來不及了,這四個字背后,藏著多少說不出的遺憾和悔意啊這16個字挽聯像極了油盡燈枯時還在為四個兒子奉獻的楊少華。
見此情景,不由得讓人想起楊少華最后露面的場景,7月9日上午,94歲高齡的他被推著輪椅參加了天津一家店的開業剪彩儀式。
當天天津氣溫高達35度,但視頻中的楊少華身形瘦削,面色灰白,眼神呆滯,無法控制面部表情,沒人知道,就在這場活動幾小時后,老人就永遠離開了人世。
更諷刺的是,就在楊少華去世當天的中午13點38分,他三兒子楊倫的賬號“楊爺爺的快樂生活”還更新了一條視頻,畫面中楊少華坐在椅子上吃淀粉腸。
這個擁有超過72萬粉絲的賬號,簡介顯示“每天下午5點直播,三大爺給您分享好吃的美食”,已經積累了七百多條帶貨視頻。
在網友的聲討下,楊倫迅速刪除了大量爭議視頻,據細心的網友發現,從最初的一千多個視頻到僅剩72條,幾乎清空了所有帶貨內容,只保留了拜年等非商業內容,這一舉動無疑是對公眾質疑的某種默認。
也許是這種網絡風波的影響,楊少華的靈堂才顯得如此簡樸,家屬沒有舉行盛大的追悼會,只是在這個平凡的禮堂里設置了一個簡單的告別場所。
讓人欣慰的是,盡管靈堂簡樸,但前來吊唁的人卻不少,很多老觀眾從外地趕來,帶著楊少華當年演出的錄像帶,甚至有人知道老爺子的喜好,帶了中華香煙作為貢品,正是這些普通人的到來和他們送的花圈,才讓楊少華的靈堂不那么凄涼。
曲藝團的老同事們陸續趕來,與家人一起追憶這位給大家帶來無數歡笑的老藝術家,悲傷這東西并不會因為身份高低就褪色,或許唯一能安慰一點點生者的,是那張仍舊溫和、帶著點狡黠微笑的照片。
楊少華的藝術生涯跨越了近八十年,從北京啟明茶社的跑堂小工,到相聲大師,再到晚年的網絡帶貨“楊爺爺”,他的一生起伏跌宕,充滿傳奇。
可看著這個簡樸得幾乎讓人心疼的靈堂,不禁讓人覺得,我們的社會對老年藝術家的尊重和關愛,是不是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個用一生為大眾帶來歡笑的藝術家,是否應該有一個更體面的謝幕?
這位把“蔫哏”玩到極致的相聲大師,給無數家庭帶去歡樂,他自己的最后一程,卻充滿了這樣的遺憾和無奈。
在這里不禁讓人想起了他在《楊光的快樂生活》中那句經典臺詞“人這一輩子啊,不容易”,是啊,不容易,連您自己也不例外。
楊少華最出名的兒子那非小兒子楊議莫屬,但其實近年來露面最多的,確實是他的三兒子楊倫,他是那個帶著父親直播帶貨的人,也是那個在父親去世后火速刪除爭議視頻的人,那么,楊少華生前到底被“榨取”了多少價值?他的晚年生活又是怎樣的?
94歲高齡的楊少華還在拍帶貨視頻,這事得從他的三兒子楊倫說起,最近這幾年,這位不怎么為公眾所熟知的楊家三公子,靠著一個“楊爺爺的快樂生活”賬號,在短視頻平臺火了起來。
賬號簡介就寫著“每天下午5點直播,三大爺給您分享好吃的美食”,這其實與其他帶貨賬號沒有什么區別,甚至還有些接地氣,可誰能想到,這個賬號的背后卻是一臺不停轉動的帶貨機器。
楊倫這賬號可真是厲害了,據網友統計,之前竟然有一千多條視頻,差不多每天都得拍個3到8條,楊倫自己還經常表示直播常常忙到晚上11點半。
這些本來也沒啥,那個做自媒體的不是忙到那么晚,甚至還有比他更晚的,可那不是為了賺錢嘛,不論做什么,不都是干得多掙得就多,不管再辛苦都是為了掙錢啊。
可問題是他的視頻賬號里,他的父親楊少華老人家經常被拉出來“站臺”,在那些視頻里,楊少華基本上就是試吃各種零食和小吃,什么淀粉腸、水果玉米、江米條、酸梅湯、紅豆面包,樣樣都得嘗嘗。
這些東西,有些是糖分高、油炸食品,老年人本來就不該多吃,可為了鏡頭效果,楊少華還得強忍著配合。
其實通過視頻大家可以看到,在有些視頻中,雖然楊少華配合著將食物吃下,但通過表情還是可以看出來有些食物他其實吃不了,盡管他吃得過程很是痛苦,但這種痛苦卻不能表現出來,他還得裝出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最讓人心酸的是,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還被推著輪椅參加了天津一家店的開業剪彩,要知道那天天津氣溫高達35度,年輕人都不愿意在這樣的天氣下出門,更何況是耄耋之年的楊少華了。
看到這些,網友很是疑惑,一個94歲的老人,身體已經如此虛弱,為何還要在如此高溫的天氣被拉去參加商業活動?為何在身體狀況明顯不佳的情況下,還要不斷拍攝帶貨視頻?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只有楊家人自己心里清楚。
有人覺得或許是楊少華自己樂意呢,可能是他老人家自己想出鏡,想要為子女事業出力,楊少華的孫女楊盼盼就曾經在直播中辯解說“爺爺往那里一坐,他根本就不累!如果他不直播,有幾個人陪爺爺玩牌,他還能玩八圈呢,他能玩到十一點、十二點才睡覺,你們知道嘛呀”。
確實,我們作為局外人,可能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貌,但問題是,玩牌和拍帶貨視頻能一樣嗎?楊少華自己的身體狀況真的能夠支撐他參加這么高強度的商業活動?他的狀態是不是真的像家人描述的那樣好?
在2023年,網上就有視頻顯示楊少華就因高血壓住院治療,特別是這兩年,他每次露面都非常憔悴,整個人也瘦了很多,面部表情呆滯,嘴巴張著無法閉合,眼睛茫然看向前方。
甚至到后來楊少華已經無法自己走路,上下臺階需要兩人攙扶,以他這樣的狀態,每天還要應付帶貨視頻和商業活動,他的身體真的吃得消嗎?
楊少華去世的消息傳出后,網友們紛紛涌入相關視頻的評論區,質疑楊倫利用父親帶貨,在輿論壓力下,楊倫迅速刪除了賬號中的大量視頻,只保留了拜年等非商業視頻,這種慌忙刪除的行為,某種程度上不就是對質疑的默認嗎?
其實楊少華離世的消息不是由家人率先公布,而是由相聲演員苗阜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張黑白照片,配文“一輩子了!走好”,老友之間的道別,簡簡單單八個字,卻勝過千言萬語。
相聲界的同行們紛紛前來吊唁,老一輩相聲演員更是心情沉重,誰都明白,楊少華的離開,意味著又一位見證中國相聲變遷的活化石消失了,這位創造“蔫哏”流派的大師,把捧哏這個原本不起眼的角色提升到了藝術高度,影響了幾代相聲人。
與此同時,網絡上掀起了一波悼念熱潮,無數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表達哀思,這些留言里有笑有淚,也有對美好時光的追憶,看得出來,楊少華不僅僅是一個相聲演員,更是無數人童年和青春的一部分。
楊少華去世后,家人選擇低調處理喪事,家屬沒有舉行盛大的追悼會,只是簡單地布置了靈堂,讓親友前來告別,這種簡樸的告別方式,或許正符合楊少華一貫的生活態度:不張揚,不做作,一切從簡。
我們總說“厚養薄葬”,但真正做到的人不多,看著楊少華簡樸的靈堂,再想想他去世前還在拍帶貨視頻、參加開業典禮的場景,不禁讓人感到一絲無奈。
相聲大師楊少華的離世,是藝術界的重大損失,從靈堂的簡樸布置,到生前被推著參加商業活動的爭議,楊少華的謝幕方式讓人心中充滿復雜情緒,作為一位為中國相聲藝術貢獻了近八十年的表演藝術家,他本應得到更多的尊重和體面的告別。
楊少華用一生詮釋了相聲藝術的魅力,他創造的“蔫哏”風格和塑造的楊豐年形象將永遠留在觀眾心中,愿逝者安息,也愿我們的社會能夠更加關注和保護老年藝術家的權益,讓每一位為藝術付出一生的老人都能有一個體面的謝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