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講過一個段子,說有位財主老爺善心大發,見不得宅子周邊有窮人,所以花了很大力氣,把方圓十里的窮人全都趕走了。這下清凈了。
上周五,中指研究院發布了《2025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總結與下半年趨勢展望》,我看完之后,莫名地想到了上邊這個段子。去年的救市行動轟轟烈烈,結果就是從房地產市場里把三四線城市這個累贅給徹底丟下了。火車提速雖不容易,但摘鉤脫節相對來說就容易多了,鐵道飛虎都能干。
2025年上半年的房地產市場,如果只能選擇一個關鍵詞的話,那一定是分化。新房和二手房分化,好房子和差房子分化,現房和期房分化,最重要的是,城市與城市分化。
到了今天,全國的樓市數據基本只具備統計意義了,可以作為參考,但對反映樓市情況的作用已越來越小。全國的樓市可以割裂為兩類,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是一類,剩下的城市是另一類。第二類的數據,不光我們沒必要重視,現在官方都不怎么看了。
中指報告對上半年房地產的評價是這樣的:
年初以來,核心城市新房及二手房市場整體保持平穩,“好城市+好房子”表現出較強韌性,土地市場也有所恢復,但二季度以來市場邊際有所減弱。
上半年房地產成交整體平穩,重點城市新房市場一季度延續修復態勢,二季度以來有所轉弱。
主要看的是核心城市,是重點城市,那些不核心不重點的城市,已經不予評價了。
哪些城市是重點城市呢?當然是四個一線城市,以及杭州和成都這兩個上半年表現突出的二線城市。在中指報告里,這六個城市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單獨群,經常集體出鏡。
根據中指數據,上半年,北京、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網簽成交面積同比均小幅增長,深圳、廣州同比增幅均超15%,二線城市中杭州、成都優質改善樓盤繼續延續較高熱度,上半年新房成交保持平穩,市場分化延續。
今年上半年,北上廣深、杭州、成都等地二手房成交保持較高活躍度,其中深圳同比增長超30%,北京、上海、廣州同比增幅在20%左右
去年的救市行動力度很大,我之前寫過幾次(《罕見!兩大城市同時發聲,樓市政策底到了》),9月開始,從最高層提出“止跌回穩”開始,各部委、央行的一系列救市政策,硬生生夯出了一個政策底,無論從救市政策的高度、深度、密度還是效率來講,都是沒有前例的,相當于倆王四個二一次就甩出來了。那么,到今年上半年為止,房價已經恢復下跌的態勢,救市成果如何呢?
去年百城二手房價同比下跌7.26%,今年上半年百城二手房價累計下跌3.60%,基本上跟去年的跌速一致。也就是說,至少從二手房價的走勢來看,救市行動了,又好像沒行動。
當然我們應該這么想,如果真的沒行動,那現在可能就不是3.6%這么簡單了。
新房方面可就不一樣了,上半年百城新房價格累計上漲1.16%,居然漲價了。聽起來在今年這樣的光景房價上漲是有點稀奇,但你看看上面的圖就知道根本不稀奇。因為從2023年10月開始,新房價格就一直在漲,沒有任何一個月跌過,跟二手房價的走勢拉開了巨大的剪刀差。
為什么新房價格能一直漲?按中指的說法,是因為“居民居住需求品質升級推動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開發商聚焦打造高品質新房產品,帶動百城新房價格結構性上漲。”通俗地說,就是大家有購房需求,喜歡新房的品質,所以都去買新房。
但好像哪里不太對,如果是需求推動價格上漲,那成交量應該節節攀升才對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5年1-5月,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9%。看上圖也能清楚發現,新房的銷售同比增速已經有兩年多沒有出現過正數了。
總之新房成交一直跌,價格一直漲。至于是真漲還是假漲,是明漲還是暗漲,是有人希望它漲還是有人需要它漲,咱們可就說不清了。
從房企的布局來看,三四線城市也已經被徹底拋棄。今年上半年的住宅土地市場情況如下表,可以看出,一線城市的情況獨樹一幟,土地供應和土地成交居然是雙升,而且是大幅提升。代價就是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市場斷崖式下跌。這意味著未來的房子供應,會加速向一線城市集中。
當然,不集中也沒辦法,開發商又不傻,給三四線城市供應了能賣給誰?海量庫存都不知道哪年才能清理完呢!
從TOP10房企的土地布局來看,也基本集中在前述的六個城市里。
房企的土地布局也在向頭部收縮,基本上主要的土地都在前三位的城市,上表橫向來看,第四位的城市罕有占比能超過10%的。比如中海有76%的土地集中布局在前三個城市,綠城有70%,華潤有66%,金茂則是79%。每一家房企,前三個城市的土地布局,都占倉位的三分之二以上。
也就是說,未來的城市分化會加劇而不是收縮。這多半年的樓市救下來,房價跌勢是一點沒變,成交量也仍在下滑,唯一的變化,就是把三四線以下城市徹底甩掉了。操盤手雖然沒有明說,但救市基本已經只剩個名頭——當然三四線城市也沒什么新政策可挖掘了。以后穩樓市的效果如何,大家只看一二線城市就好,尤其是重點看上面的六個城市。
不過,要提醒大家一句,越是核心城市,越要看二手房而不是新房,這是我們跟官方的主要區別。比如深圳上半年二手房成交占市場的6成,成都上半年二手房成交占市場的7成,北京更厲害,上半年二手房成交占市場的8成。越是大城市,二手房市場越能代表樓市的情況。
這意味著新房和二手房走勢的分化,變得越來越重要。比如,新房價格越漲,對購房人來說成本就越高。當然新房子可能是物有所值的“好房子”,以后二手房可能也要分化看待,說不準哪一天二手房的數據也要把好房子單獨拉出來統計一下——不然怎么能體現“好房子”的優越性呢?
#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