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上游新聞記者從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半年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6月底,重慶農村黑臭水體實現全域全面動態清零。
據統計,自全市農村黑臭水體專項整治啟動以來,共動態排查建檔的1314個、305萬平方米農村黑臭水體已全部完成治理、惠及群眾82.2萬人,提前完成農村黑臭水體全域動態清零目標任務。截至6月,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
發布會現場
看“成績單”是如何煉成的
在國家首批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績效評價中,重慶獲評為“優秀”。這樣有辨識度的“成績單”是如何煉成的?忠縣的“答題”思路就是一個縮影。
忠縣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吳冬明在答記者問時說,全縣11個農村黑臭水體共有涉水面積43347平方米,目前已提前全面完成整治,實現了動態清零、水清岸綠。
“分層組建專班,層層壓實主體責任,確保清零工作有人抓、項目有人管、經費有保障。”吳冬明說,在詳細溯源排查的基礎上,按照“一水一策”原則,分別采取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系聯通等治理措施。同時,建立“日研判、周調度、月通報、季考核”工作機制,實施“紅、黃、綠”賦色管理,對整改滯后、整改不到位的問題開展重點督辦,整治成效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
上游新聞記者了解到,忠縣還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與和美鄉村建設有機融合,通過實施“拔山鎮大力小學門前塘”和“官壩鎮洗行灣山坪塘”整治,實現了“煩心塘”到“幸福景”的美麗嬗變,原來的“臭水塘、臭水凼”變成了周邊居民茶余飯后的“休閑地、打卡地”,深受當地群眾稱贊。
防止返黑返臭是關鍵
動態清零是第一步,防止返黑返臭是關鍵。忠縣充分發揮農村黑臭水體清零行動專班職能作用,依托河(湖)長制,形成“定期巡查、問題交辦、動態更新”等常態化監管,并依托數字重慶農村黑臭水體“一件事”應用場景,提升多部門協同監管質效,做到風險點位發現一處、消除一處。
為防止水體返黑返臭,重慶印發了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護和動態清零工作指南。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芹現場表示,接下來將按照“固成效、防新增、處突發”要求,進一步壓實區縣、鎮街、村社巡查管護責任,像忠縣一樣進一步完善長效運維、巡查管護等機制,切實鞏固“水清、岸綠、景美”的治理成效。
建成“無廢城市細胞”3800余個
當天現場還發布了全市“無廢城市”建設進展。
截至目前,累計建成“無廢學校”“無廢社區”等“無廢城市細胞”3800余個。同時,重慶也成功入選全國危廢“五即”(即生產、即包裝、即稱重、即打碼、即入庫)規范化建設和“一碼貫通”試點,西南區域特殊類別危廢集中處置中心通過國家審核,正式納入全國危廢集中處置核心力量體系。
上游新聞記者 郭發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