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unnyue 來源 | 互聯網品牌官
當果粉們滿心期待iOS 26帶來智能體驗升級時,蘋果中國官網的一個小動作徹底炸開了鍋。
所有關于“Apple智能”的介紹板塊被一鍵清空。
就連iPhone 16系列頁面那句“為Apple智能預備好”的標注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圖源:蘋果官網
這波操作讓本就因多次跳票而焦慮的用戶徹底坐不住了。
#國行蘋果AI涼了嗎#話題瞬間沖上熱搜,閱讀量破4.2億。
網友們的吐槽如潮水般涌來:“買手機時承諾的AI呢?現在刪得干干凈凈?”
“即將推出”到“查無此AI”,
蘋果玩的哪出?
回溯這場持續一年的“AI鬧劇”,時間線也拉的很長。
蘋果AI全稱為 Apple Intelligence,蘋果中國官網翻譯為"Apple智能"。
2024年WWDC開發者大會上,庫克信誓旦旦宣布國行iPhone將搭載Apple Intelligence。
可全球版10月上線時,中國用戶卻被無情排除在外。
此后iOS 18.4支持中文語音、iOS 18.6測試版中斷更新、iOS 26中文頁面刪除AI描述……
每一次“狼來了”的預告,最終都成了空頭支票。
▲圖源:蘋果官網
最諷刺的是,海外用戶早就體驗了AI生成郵件、智能照片搜索等功能;
國行用戶如今連官網的“未來推出”字樣都看不到了。
蘋果中國官網的iOS 26介紹頁面被生生砍去一半內容,核心智能功能只字不提,而英文官網仍用大篇幅詳解AI交互場景。
▲圖源:蘋果官網
這里的刪除,是對比其它地區的官網來說,因為蘋果中國官網的 iOS 26 介紹界面就沒有過蘋果AI的內容。
為什么少了蘋果AI介紹,兩個原因:國行版本不支持蘋果AI;
以及蘋果AI+Siri在其它地區因為虛假(夸大)宣傳,已經被美當地法院集體起訴了,避免這類情況發生,沒有的就更不敢寫了。
這種“區別對待”讓用戶感到不公,“花同樣的錢,憑什么我們用不上?”
有用戶實測發現,即便將海外版iPhone的App Store地區設置為中國大陸,AI功能也無法使用,徹底堵死了“曲線救國”的可能。
蘋果刪除內容背后的困境
蘋果并非不想推出AI,只是被現實捆住了手腳。
蘋果的AI模型存在先天缺陷。
端側部署的30億參數小模型僅能處理簡單任務,意圖識別和跨應用操作正確率僅66%-70%,用戶體驗難以達標。
復雜操作需依賴云端,但國內嚴格的數據跨境限制讓這一方案寸步難行。
更麻煩的是,蘋果堅守“隱私優先”原則,拒絕收集用戶數據訓練模型,這與AI需要海量數據的特性形成尖銳矛盾。
▲圖源:微博
即便啟用專用云計算服務,也只能處理特定請求,且數據無法留存,導致模型迭代緩慢。
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算法備案和數據本地化,而蘋果與阿里、百度的合作方案卡在審批環節遲遲未通過。
百度文心一言雖被選為云端引擎,阿里負責內容審查,但雙方的技術整合方案多次被打回修改。
美國政府又以“國家安全”為由審查蘋果與阿里的合作,擔憂技術外流,進一步延緩了進程。
有消息稱,即便未來上線,國行AI可能只剩文本改寫、照片清理等閹割功能,跨應用數據調用全部禁用。
▲圖源:蘋果官網
如今蘋果陷入“虛假宣傳”的輿論漩渦。
美國股東已發起集體訴訟,指控其夸大AI能力導致股價暴跌9000億美元,潛在賠償金額或超400億美元。
為避免在中國重蹈覆轍,蘋果選擇刪除官網描述,寧可承受用戶罵名也不愿再留把柄。
這種“鴕鳥策略”直接導致國行用戶連最基本的功能預期都無法獲得,信任危機達到頂點。
國產AI已跑在前面,
蘋果還在原地踏步
當蘋果還在為AI落地焦頭爛額時,國產手機早已把AI玩出了新高度。
更關鍵的是,這些功能已成為國產手機的標配,而蘋果國行用戶連基礎的語音助手都用不順手。
B站Up主“數碼飛越”的對比視頻顯示,港版iPhone 16 Pro Max的AI視覺識別需長按相機按鍵掃描,步驟繁瑣。
▲圖源:淘寶
市場數據最能說明問題:2025年Q2蘋果在中國銷量跌至第五,同比下滑8%,而國產手機AI滲透率已突破40%。
更諷刺的是,蘋果為刺激銷量推出的iPhone 16 Pro直降2500元策略收效甚微,高端市場份額從19.7%降至15.7%。
盡管蘋果中國服務器悄悄啟用了“專用云計算”服務。
這通常是AI功能上線的前兆,但經歷多次跳票后,用戶早已失去耐心。
有網友調侃:“狼來了喊多了,現在就算狼真來了,大家也當是開玩笑?!?/strong>
目前,蘋果唯一的希望寄托于iOS 18.6正式版。
有消息稱,該版本可能上線由百度和阿里支持的部分AI功能,但鑒于此前的種種“前科”,用戶普遍持懷疑態度。
要是這次再跳票,蘋果在中國的信任危機可就真的無解了。
更雪上加霜的是,蘋果基礎模型團隊負責人Ruoming Pang近日跳槽Meta,被曝年薪數千萬美元,人才流失進一步削弱了技術研發能力。
投資研究公司LightShed Partners分析師直言,蘋果需要聚焦產品的CEO,而非擅長物流的領導者,錯失AI機遇或改變蘋果長期軌跡。
截至7月10日,蘋果股價今年已下跌16%,而Meta和微軟分別上漲25%和19%,資本市場用腳投票的態度一目了然。
從“為Apple智能預備好”到“暫不適用于中國大陸”,蘋果用一年時間親手摧毀了用戶的期待。
當國產手機的AI功能已成“水電煤”般的基礎服務時,蘋果國行的滯后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對市場需求的漠視。
如果蘋果不能盡快突破監管和技術的枷鎖,這場“AI保衛戰”恐怕真的要以完敗收場了。
畢竟,在這個用戶用腳投票的時代,等待的耐心是有限的。
而對于那些曾為“AI預備好”的iPhone買單的用戶來說,或許唯一的慰藉,就是看著國產手機的AI功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已經落到實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