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多螢火蟲!”“快看那邊,像星星一樣!”夜幕下的江蘇省南京市吳家大洼,游客們的輕聲驚嘆在林間回蕩。隨著暮色漸濃,無數螢火蟲在草叢間、樹枝上閃爍,綠色的微光在黑暗中搖曳,宛如灑落人間的星河。近日,吳家大洼成了網絡社交平臺的“熱門打卡點”,吸引眾多游客慕名而來,沉醉在這夏夜流螢的浪漫之中。?
圖片來源/南京日報
南京在出梅后,迎來了螢火蟲的爆發期,吳家大洼、鐘山等地成了螢火蟲的聚集地。仲夏的夜幕下,這些“暗夜精靈”如點點星光悄然點亮森林,靜謐的蟲語伴著溫柔的晚風,綠色熒光忽閃忽閃,勾勒出一幅絕美的自然畫卷。這般限定的夏日浪漫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陣“尋螢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南京的夏夜童話。”“夏夜最浪漫的事當屬看螢火蟲了,手把手教你們在南京看螢火蟲。”“南京限定浪漫,為了這幾張螢火蟲,我特地去了趟南京!”等筆記、微博在社交平臺上比比皆是,并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往南京觀螢。
社交平臺上掀起“尋螢熱”圖片來源/江蘇衛視
然而,這股“尋螢熱”帶來的流量卻也給螢火蟲的生存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一些游客為了留住這份螢火,竟用網兜和瓶子捕捉螢火蟲。更有個別博主在直播時慫恿觀眾把螢火蟲帶回家當夜燈,全然不顧這些小生命的脆弱。“每年7月到8月初這段時間是螢火蟲集中繁殖的活躍期,有大量的市民前來觀看。但是游客們的大聲喧嘩,或者帶一些捕捉螢火蟲的工具,對我們生態是有一定的破壞。”談到這件事,南京市老山林場中部林業管理區主任史瀟憂心忡忡,“更嚴重的是,人來得多了,光太亮、聲音太吵,空氣里都是驅蚊水的味道。這些會讓敏感的螢火蟲難以忍受,因而導致它們‘熄燈’‘搬家’,甚至徹底消失。”
為了守護這些“暗夜精靈”,讓它們能在自然中自由繁衍,南京林業部門及相關單位迅速行動,多措并舉展開了保護工作。7月1日至7月31日,吳家大洼實行夜間入園管控,每晚18:00至次日6:00人員“只出不進”,封閉區域為核心保護區。
近日傍晚6點半左右,當很多市民和游客陸續來到吳家大洼時,林業部門已經開始實施夜間管控,嚴格執行著只出不進的規定。對此,史瀟解釋道:“這是螢火蟲重點的繁殖區域,所以我們要進行一個管控。這段時間螢火蟲比較活躍,它們發出熒光的時候是在求偶,如果人為過多干擾,它們會停止繁殖。”
吳家大洼實施管控。圖片來源/荔枝新聞
在實施夜間管控的同時,老山林場還劃定了專門的觀賞區域。在距離入口處大約200米處,老山林場設置了圍擋,這片區域便是開放給大家的觀螢區。每晚都有志愿者在這里值守,引導游客有序觀賞。晚上8點多,觀螢區已經站滿了人。螢火蟲已經開始滿山飛舞,讓人仿佛置身童話世界。“遺憾肯定是有的,但是我們能夠理解管理方的用意。”一位游客說道,“螢火蟲需要安靜的環境,這樣單獨設立一個觀賞區,既保護了螢火蟲的居住環境,也能讓我們觀賞到美景,以更自然的方式去觀看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加強宣傳引導也是保護工作的重要一環。在夜間觀螢期間,巡查的志愿者們不斷提醒大家觀螢期間不打燈、不捕捉、不踏草、不喧嘩、盡量少噴藥水。“小朋友,你帶著瓶子是干嗎的?”一名志愿者正柔聲勸導兩個拿著瓶子來捕捉螢火蟲的兒童,“螢火蟲不能抓噢,我們用眼睛看它好不好?”
除了志愿者的現場引導,工作人員在裝備上也頗為用心。“螢火蟲在夜間,對人聲、噪音、氣味都很敏感。我們做了很多胸前工牌、手持指示燈,用的都是紅色光源。”史瀟說,“螢火蟲在夜間對紅色的光源不反感,紅色光源不僅不會打擾到它們,還能讓市民第一時間找到我們。”
志愿者勸導小朋友不要捕捉螢火蟲。圖片來源/荔枝新聞
林業部門的一系列保護措施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工作人員的科學管控,讓市民的整體保護意識越來越強,螢火蟲的繁殖數量也逐漸增多。如今,螢火蟲們再次獲得了舒適的生活空間,自由地在夏夜飛舞,繼續裝點著南京的夜空。社交平臺上,安利螢火蟲觀賞點的博主們也紛紛在推薦內容中呼吁大家觀賞的同時不要捕捉螢火蟲,共同守護這份自然饋贈的浪漫。
這些“暗夜精靈”的持續活躍從來不是偶然的饋贈,而是林業部門、志愿者們與每位游客的共同守護。當螢火蟲的微光穿透夜幕,它們不僅點亮了南京的夏夜,更映照出這座城市對自然生命的敬畏與擔當。
文/莊佳威
資料來源:江蘇新聞、荔枝新聞、南京日報、南京生態環境、新華報業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