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奶粉夠謹慎了,誰知毀在‘助消化’添加劑上!”
當甘肅天水233名幼兒因幼兒園使用含鉛顏料制作彩色食品而血鉛異常時。
一個更令人揪心的案例炸翻了全網。
一位90后寶媽抱著僅3個月大的嬰兒沖進急診室。
孩子血鉛值竟高174.14達微克/升。
醫生當場震驚:“這么小的嬰兒,怎么會有這么嚴重的中毒跡象?”
而毒源,竟是一款電商平臺月銷8000瓶、標榜“天然助消化”的嬰兒蛋白酶營養劑。
從 "救命藥" 到 "毒藥":三個月喂出的噩夢
"我3個月大的孩子鉛中毒了!罪魁禍首就是這款蛋白酶,比天水的事惡劣一百倍!"
這條發布于7月8日深夜的舉報視頻,像一顆炸雷扔進了寶媽群。
視頻里媽媽懷里襁褓中的嬰兒正在哭鬧,手腕上還留著輸液的針孔。
她舉著兩張紙在鏡頭前晃。
一張是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的檢測報告。
"維態美嬰幼兒蛋白酶" 鉛含量 17.6mg/kg的數字被紅筆圈得刺眼。
另一張是兒童醫院的診斷書。
"血鉛 174.14μg/L" 的結果下面,醫生手寫的"鉛中毒,需立即治療"幾個字力透紙背。
根據這位寶媽介紹,她的孩子是個早產寶寶,出生時體重不足5斤。
醫生叮囑"消化功能弱,要格外注意喂養",這讓她成了母嬰論壇的常客。
今年3月,她在某母嬰測評號的推薦下,花398元買了一盒 "維態美蛋白酶"。
"當時那個營養師說,這是澳洲進口的 ' 敏寶救星 ',專門針對早產兒的消化問題。"
寶媽在視頻里翻出聊天記錄。
營養師發來的案例里,個個都是"吃兩周就見效"的好評。
她看著孩子每次喝奶都吐奶瓣,心一橫買了三個月的量,每天沖在奶粉里喂給孩子。
6月體檢時的一幕,成了她這輩子的陰影。
護士給孩子采完血,原本笑著說 "寶寶長得不錯" 的醫生,突然皺起眉反復核對化驗單。
"血鉛 174.14μg/L,正常嬰幼兒不能超過 5μg/L,這是嚴重鉛中毒!"
醫生的話像冰錐扎進她心里,"孩子這么小,鉛會損傷大腦,可能影響一輩子!"
抱著哭鬧的孩子在醫院走廊崩潰時,她遇到了另一位同樣抱著化驗單哭的媽媽。
對方的孩子4個月大,吃的也是維態美蛋白酶,血鉛值156μg/L。
兩個素不相識的母親一對信息,冷汗瞬間浸透了后背。
她們給孩子喂的,可能是披著 "營養品" 外衣的毒藥。
李婷立刻把家里沒吃完的蛋白酶、奶粉、益生菌全送去檢測。
一周后結果出來:其他東西都沒問題,唯獨那罐蛋白酶的鉛含量,超出食品安全標準近20倍。
"我每天看著孩子把那東西喝下去,就像親手往他嘴里灌鉛!"
她對著鏡頭捶著桌子,聲音因為憤怒而顫抖。
月銷 8000 + 的 "進口神藥",藏著多少貓膩?
在某電商平臺搜索這款蛋白酶的名字,銷量數據讓人頭皮發麻。
單店月銷 8000+,累計評價超 5 萬條。
商品頁面上,"澳洲原裝進口""嬰幼兒專用""零添加"的標簽格外醒目。
詳情頁里滿是"兒科醫生推薦""實測有效"的宣傳圖。
但深入扒下去,這個看似 "高大上" 的品牌疑點重重。
企查查顯示,維態美(上海)健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
經營范圍是 "食品經營"。
既沒有生產資質,也沒有研發團隊。
所謂的 "澳洲進口",不過是從澳大利亞某工廠貼牌代工。
再由這家上海公司負責國內銷售。
更詭異的是產品批次問題。
爆料的寶媽維權群里聯系上27位同款產品的使用者。
發現大家手里的蛋白酶不僅全是2024年7月2日生產的。
批號也都是 "42098"。
"全國這么多寶寶在用,怎么可能都是同一批貨?"
一位寶媽在群里發出質疑,很快有人貼出購買記錄。
有人3月買的,有人5月買的,收到的卻都是同一批產品。
"這說明他們可能只有這一批貨,或者故意用同一個批號掩蓋問題。"
一位從事食品檢測的網友在評論區分析。
更讓人不安的是,寶媽們后來收集了11個未拆封的樣品送檢。
7個都檢出鉛超標,最高的達到21.3mg/kg。
比天水更惡劣?這場災難的可怕之處
甘肅天水的鉛中毒事件還在發酵。
34名幼兒園孩子血鉛超標,最小的才3歲。
罪魁禍首是后廚用含鉛顏料給點心染色。
而維態美事件的可怕,在于它戳中了家長更深的恐懼。
受害者是更脆弱的群體。
天水事件的受害者是 3-6 歲的幼兒,而這里全是 3-6 個月的嬰兒。
北京兒童醫院的醫生在采訪中提到。
0-1歲嬰兒對鉛的吸收率是成人的5倍。
血鉛超標可能導致智力低下、癲癇,甚至終身殘疾。
最可怕的是,家長的信任被徹底踐踏。
天水家長是被動受害,而維態美的使用者,都是像這次這位寶媽一樣主動購買的。
她們花高價買 "進口營養品",是出于對 "科學喂養" 的信任。
最后卻發現,自己精心挑選的 "救命藥",比路邊攤的零食更危險。
而令人細思極恐的是。
這次蛋白酶的影響范圍難以估量。
天水事件局限在一所幼兒園,而維態美在20多個電商平臺有售。
線下覆蓋300多個城市的母嬰店。
按某平臺月銷 8000+計算,三個月就有2.4萬罐流入市場。
每罐至少夠一個寶寶吃一個月。
所以在這位寶媽的視頻發出后,24小時內轉發量突破10萬。
評論區成了寶媽們的互助區。
有人貼出自己孩子的血鉛檢測單,有人整理出全國可做兒童鉛檢測的醫院名單。
但寶媽在最新視頻里說,孩子雖然在接受排鉛治療。
但醫生告訴她,"已經造成的神經損傷,可能永遠恢復不了"。
為什么我們對這件事如此憤怒?
說到底,這不是簡單的食品安全問題,而是擊穿了為人父母的底線。
我們絕不能忍受有人把黑手伸向最弱小的孩子。
天水事件曝光時,我們以為是個案。
維態美被揪出后,才發現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那些擺在母嬰店貨架上的 "進口營養品",那些在短視頻里被吹上天的 "寶寶神藥"。
背后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隱患?
截至發稿,維態美還沒給出任何解釋。
相關產品仍在部分平臺銷售。
但我們相信,就像天水事件里那些被問責的園長一樣。
這次,也一定會有人為這些受傷害的寶寶負責。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你家孩子吃過這款蛋白酶,別等了,現在就帶他去檢測。
也請提醒身邊的寶媽,別讓更多寶寶遭殃。
同時也要給廣大寶媽提醒一句。
生活中孩子可能接觸到鉛的機會其實有很多。
劣質彩色塑料玩具、帶漆鉛筆、盜版繪本,孩子啃咬后鉛會直入口腔。
廚房里的釉彩陶瓷碗盤、老式爆米花、傳統皮蛋、錫箔紙包的食物都可能釋放鉛元素。
還有老舊水管、墻面剝落油漆、二手煙也有可能析出鉛元素。
甚至“止癢痱子粉”、“治潰瘍藥粉”也可能導致鉛元素通過皮膚或手口攝入。
以及車流大的馬路旁、工業區周邊的土壤和水都可能鉛含量超標。
嬰幼兒抵抗力差,又在口欲期,一不留神就可能吃進嘴里。
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
玩后、飯前、摸完繪本必須用肥皂洗手,指甲縫重點刷洗。
反復教孩子“玩具不能啃,彩筆不能嘬”。
街邊老式爆米花、散裝皮蛋、顏色艷麗的糖果糕點盡量少吃。
各種“網紅補劑”千萬不能輕信。
孩子突然腹痛、便秘、情緒暴躁、牙齒邊緣發黑,快做血鉛篩查。
子出現多動、注意力渙散、生長遲緩也要及時就醫。
最佳檢測節點為12月齡、24月齡定期篩查,6歲前每年一次。
鉛毒不會響警報,卻悄悄啃噬孩子的未來。
每一次洗手、每一次篩查,都是為孩子筑起的高墻。
也希望官方的調查結果趕緊出來。
孩子的健康需要全社會共同守護,別讓天水之痛再次重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