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0日上午,廣東省氣象臺繼續對已經減弱至殘渦狀態的“丹娜絲”發布預報。預計10日余下時間至12日,廣東局地雨量仍有可能達到(特)大暴雨級別。
截至7月10日13時42分,廣東大部仍受“丹娜絲”的“殘渦雨”影響 廣州市氣象臺廣東氣象雷達拼圖
廣東局地“倒水”近200毫米
廣州一地3小時“倒水”近100毫米
根據廣東省氣象部門觀測和預計,已經減弱為殘渦的“丹娜絲”,其中心在7月10日上午8時,大致位于廣東梅州境內。預計其殘渦,將繼續緩慢向偏西南方向移動。
廣東省氣象臺7月10日8時發布的“丹娜絲”殘渦預報圖
根據廣東省氣象部門觀測和統計,9日8時至10日8時,受“丹娜絲”環流影響,梅州、潮州和汕頭出現了暴雨到大暴雨,河源、揭陽、汕尾和珠江口兩側市縣出現了中到強雷雨。全省有79個鎮街錄得超過100毫米的大暴雨,有285個鎮街錄得50毫米~100毫米的暴雨,各市雨量最大的鎮街包括汕頭澄海184.8毫米、揭陽榕城區登崗鎮173.5毫米、梅州大埔縣楓朗鎮166.9毫米。在廣州,受“丹娜絲”外圍環流影響,9日夜間至10日凌晨,全市一度出現強雷雨局部暴雨天氣,番禺區小谷圍3小時累積雨量一度達到98.4毫米。
10日余下時間至12日
廣東局地仍有(特)大暴雨
廣東省氣象臺7月10日預計,10日余下時間至12日,受“丹娜絲”殘余環流及西南季風影響,廣東仍有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過程,高溫有所緩解。預計13日,廣東大部多云到晴,部分市縣有分散(雷)陣雨。
具體預報:
10日余下時間,梅州、河源南部、粵東和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市縣有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粵西市縣有強雷雨,其余市縣有中到大雨,雷雨時局地伴有8~10級短時大風、短時強降水。
11日,廣東大部分市縣有大雨,河源、梅州和南部的部分市縣有暴雨或大暴雨。
12日,廣東西部市縣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其余市縣有陣雨。
13日,廣東大部多云到晴,部分市縣有(雷)陣雨,大部分市縣最高氣溫回升至33~35℃。
廣州市氣象臺7月10日預計,10日余下時間至12日,受臺風“丹娜絲”殘余環流和西南季風影響,廣州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雨時伴有8~10級短時大風、短時強降水、強雷電等強對流天氣。預計13日至17日,受副熱帶高壓環流控制影響,廣州以高溫伴雷雨天氣為主,其中16日前后,廣州市區最高氣溫將回升至35℃左右。展望18日后,廣州有可能受新的熱帶系統外圍環流影響,雷雨又趨明顯。
廣東省氣象局7月10日提醒,10日余下時間至12日,廣東大部降雨持續,暴雨范圍廣、局地雨量大,需做好各項防御工作。各地需加強防范地質災害和城鄉積澇,關注福建等地上游來水疊加導致的山洪和中小流域洪水風險。公眾戶外活動和作業時,注意防御雷電和短時大風引發的災害。
微科普:臺風停編了,
為何氣象部門仍對殘渦發布預報?
按照熱帶氣旋強度等級劃分,當一個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降至6級(13米/秒)以下,且中心已難以辨認,氣象部門可認定該系統已處于熱帶低壓下限,并對其停止編號發布。但截至7月10日8時,廣東省氣象部門仍制作“丹娜絲”未來12小時預報圖,并對其大致中心位置標注了中心附近最大風力5級的數據。
2023年,廣東省氣象部門發布的“海葵”殘渦路徑圖
據悉,在相對良好的水汽條件下,一些登陸后深入內陸的臺風,減弱后仍能保持殘渦狀態,帶來明顯風雨影響。2023年9月,已經減弱到熱帶低壓至殘渦狀態的臺風“海葵”,為粵東、梅州、河源、珠三角、粵西等地帶來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遠離“海葵”最后登陸地潮州饒平的陽江陽西沙扒鎮,錄得全省最大累積雨量851.5毫米。為提醒“海葵”影響未解除,廣東省氣象部門曾在2023年“海葵”影響末期,根據其殘余渦旋中心的相對位置,發布“海葵”的殘渦路徑圖。到了2025年,廣東省氣象部門對可能在后續為廣東帶來(特)大暴雨的“丹娜絲”制作了殘渦路徑預報圖。
因產生嚴重風雨影響,“海葵”作為臺風名字在2024年臺風委員會會議中被除名。2025年的“丹娜絲”,名字能保得住?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金羊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