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雜物和隱患清理出去,堵住責任和服務缺口”
快遞上門人不在家,放哪兒?
北京晚報調查發現,多家快遞公司在微信小程序“收件偏好”設置中,支持收件人將包裹收件點設置為“消火栓”。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圈占、遮擋消火栓,違者將受警告、罰款等處罰。
涉及公共安全,消火栓不能成為臨時“快遞柜”。倘若隨意放置他物,一旦發生火災,必然影響消防工作的開展。對此,中國消防官方曾多次發布“嚴正聲明”,強調往消火栓箱內塞快遞屬于違法行為。
快遞公司微信小程序頁面(圖源:中國應急管理微信公眾號)
一個快遞員圖省事把快遞放進消火栓,可能是個人問題;但當多家快遞公司集體踩線,系統支持這一危險行為,就不得不追問平臺責任。不僅放任不管,還將錯就錯,看似是給了用戶更多的“簽收自由”,實則是對安全風險和公共利益的漠視。從對快遞員的崗前培訓,到企業的內部管理,再到對收件人錯誤“收件偏好”的糾偏,快遞公司應承擔好主體責任,嚴格遵守法律底線,嚴格按照合法且安全的流程配送快遞。
據報道,除了消火栓,多家快遞公司還允許將收件點設置為電表箱、水表箱、弱電井、配電室等。這些點位大都有電氣線路,快遞包裝又多為易燃物,置于其中,會增加消防安全隱患。小隱患不除,或釀成大禍。
快遞公司應立即全面整改,徹底移除所有涉及公共設施的違規選項。監管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對違規企業和平臺依法處罰,形成有效震懾。同時,加強公共安全宣傳,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
全國每天有數億件快遞在流動。簽收時人不在家怎么辦,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哪里才是更好的安置之處?諸如是否需要增加驛站、有無可能在家門口設置投遞點、能否將閑置報箱改造為快遞箱、如何完善快遞員激勵機制等討論,需在兼顧法律法規、公共利益、自身發展、客戶需求等多方要求上尋求最優解。
安全是第一位的。將雜物和隱患清理出去,堵住責任和服務缺口,才能為生活牢筑安全底座。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編輯:任思凝
二審:王亞平
三審:王長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