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正義會遲到,那它到底值不值?
看完《以法之名》最后一集,我心里憋著的那口氣,終于松了。但說實話,真不痛快。
東平的天亮了,可亮得太晚,也亮得太冷。很多人還來不及喘氣,就已經永遠被留在了黑暗里。
最扎心的是洪亮。
他做對了所有事,但最終,他“妻離子散”,家沒了,人孤了。
江旭東一句“你出了這個家,就回不來了”,是那種掩蓋不了的傲慢。到頭來,“家里人”這四個字,洪亮從來沒被算進去。
哪怕他頂著檢察官的身份,把一整個犯罪網絡挖出來,哪怕他拎著證據殺進江家攤牌,江敏還是選擇了站在江遠那邊。
她求情的對象不是丈夫,是哥哥。她維護的也不是家庭,而是原生的血緣。豆豆是孩子沒錯,可她從頭到尾也沒想過,這個家原本該是三個人,而不是“江家”收容了洪亮。
你以為他贏了,但他贏的只有光,沒留下熱。
他從來沒被選擇過,只是被利用,被當作一塊道德擋箭牌,一塊隨時可以被割舍的正義標簽。
說白了,他就是那個“該走的時候就走”的人。
再看李人駿,一身劣跡,臨了還來一出“良心發現”。
是他讓喬振興暴露,是他對王彧殺心不止,是他一路窩案不止。
可最后呢?他脫下制服、調離崗位,還能牽著老婆的手回家過日子。柳韻連職都沒丟,最多就是“降級”變個科員。而另一邊的洪亮,不僅失了婚姻,連個能互訴辛苦的對象都沒有。
講真,在這場東平清算戰里,真正“身敗名裂”的人不是犯錯最多的,而是心最硬的。
而真正最讓人痛的,是兩個沒結局的人:鄭雅萍和周梅。
你以為她們只是“收官工具人”,但仔細看,她們才是整部劇最真實的“犧牲品”。
周梅一開始就不是主角,她是那種站在“受害者親屬”這個位置上的小人物——不驚艷,不反轉,甚至連個“復仇爽點”都沒有。
但她從沒缺席。
她在東平爆炸案之后被單位拋棄,在街坊鄰居眼里成了“怪胎”,她的孩子被霸凌,哥哥被打,親人一個接一個倒下,她卻不能站出來,只能低著頭活著。她從沒想過替誰討回公道,她只想過個太平日子,可社會不給她太平。
她忍,是因為她知道說話不會有用。
等她終于開口,已經是秦峰死在她懷里。
而這份“忍”最后也沒有換來結果。結局里,沒人提她去哪了,也沒人問她過得怎么樣。
鄭雅萍同理。
她一路拉專案組,拼命突破本地保護傘,最后所有人都受表彰,就她連個交代都沒有。你說她高冷、說她邊緣,但她是那個真正拼了命往前沖的女檢察官。她從沒問過回報,結果連鏡頭都不給一個。
這就很真實了——現實里站在前面扛事兒的人,結局往往最模糊。觀眾記得的是主角拿到的獎牌,但忘了是誰把那扇門撞開的。
全劇結尾說東平“天亮了”。
但亮的這道光,有點像手術室的冷白燈。你知道它消毒、無菌、專業,但就是讓人打冷戰。
喬振興死了,燒尸的雷廣發死了,萬海也死了,連最底層的礦工都沒剩幾個活口。這不是正義的勝利,這是正義用人命堆出來的一塊“墓碑”。
有人說“遲到的正義也是正義”。
錯了。那不是正義,那只是“歷史記錄”。
真正的正義,是在第一個人倒下的時候,就有人能站出來說“不能再有人倒下了”。
但這部劇沒有。
所以你問我這結局好不好,我只能說:
它“真”。
它不像別的國產劇喜歡來個圓滿和解,搞個大團圓撒糖,它反而狠狠地甩了你一巴掌,然后留你在原地出神——這才是司法類劇該有的溫度。
不是爽,是疼。
疼了你,才會記得“正義”的成本。
東平的天是亮了,可那些沒趕上黎明的人,才是真正撐起這片光明的支柱。
他們不發光,他們只發熱,但最后,都燒完了自己。
這就是《以法之名》最后一集,留給觀眾最深的東西——
你看到了真相,卻沒看到救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