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以伊沖突停火已經有一段日子里,而最近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的一段采訪卻引發了熱議,此前以色列特工滲透伊朗內部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不少高層都因此喪命,而這位總統也經歷了一次死里逃生。
可如今已經過去這么久了,佩澤希齊揚面對鏡頭為什么要特意強調“他們想炸死我,但不是美國人干的”這句話呢?
暗殺風波坦白背后的算計
近日一段采訪視頻引爆全球,六月在以伊沖突激烈的時刻,以色列情報機構鎖定佩澤希齊揚的會議坐標,策劃空襲暗殺,而伊朗特工截獲行動情報,總統車隊緊急撤離,暗殺最終流產。
到了7月5日佩澤希齊揚接受美國采訪時,他刻意強調:“暗殺我的不是美國,是以色列”,而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回應,背后是精妙的政治算計,既避免刺激美國,又將矛頭直指內塔尼亞胡政府,更關鍵的是,他同步否認了伊朗擁核及“企圖暗殺特朗普”的傳言,為后續談判預留空間。
視頻在7月7日發布絕非偶然,當日特朗普正與內塔尼亞胡在白宮晚宴,席間高調宣稱“伊朗已聯系美國準備重啟核談判”,其特使更放風“一周內可能啟動對話”,佩澤希齊揚選擇此刻曝光暗殺,實為向美方遞話,談判的最大障礙不是德黑蘭或華盛頓,而是耶路撒冷。
美以伊三角的危局
佩澤希齊揚的采訪視頻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剖開美以伊三角關系的脆弱神經,當他說“我們想談,但如何相信美國能管住以色列”時,潛臺詞直指美國對以控制的失效,內塔尼亞胡被其怒斥為中東“無休止戰爭”的推手,甚至將美國拖入代理人沖突。
而美以裂痕在視頻發布后肉眼可見,白宮發言人萊維特對暗殺事件輕描淡寫,轉而強調“特朗普可能讓中東和平”,刻意淡化盟友以色列的挑釁行為,這種冷處理暴露了美國的戰略困境,既需以色列制衡伊朗,又怕被其拖入戰爭泥潭。
不過伊朗的離間策略更顯露其對談判的矛盾心態,佩澤希齊揚一面呼吁對話,一面曝光暗殺事件,實為向美國施壓,要談,先給以色列套上韁繩,而這種“既打又拉”的手段,恰反映德黑蘭內部改革派與強硬派的角力,總統需要談判解除制裁挽救經濟,但若對以示弱必遭國內勢力反噬。
中東面臨的三重新危機
當佩澤希齊揚的訪談視頻在全球瘋傳時,中東火藥桶的引線已滋滋作響。
首先是美以互信遭遇釜底抽薪,以色列越境暗殺美國正接觸的談判對象,堪稱外交羞辱,此前特朗普團隊宣稱“伊朗主動求和”營造的樂觀氛圍,瞬間被撕得粉碎,更棘手的是,若伊朗借視頻爭取國際同情,美國在聯合國對伊施壓將喪失道德高地。
其次代理人戰爭風險飆升,胡塞武裝在紅海24小時內擊沉兩艘貨輪,報復以色列空襲,黎巴嫩真主黨向以北部發射火箭彈密度創三個月新高,這些伊朗系武裝的聯動,暗示德黑蘭可能用“外圍消耗戰”替代直接反擊,既保全顏面又避免談判破裂。
與此同時核談判更加困難,伊朗總統直言“無法信任美國”,美方卻設定“一周內談判”的死線,雙方信任基礎本就脆弱,暗殺事件更讓對話淪為高危走鋼絲,若以色列再掀風波,佩澤希齊揚的溫和路線可能被國內強硬派取代,伊核協議將徹底淪為廢紙。
佩澤希齊揚的鏡頭前的一次坦白揭開中東權力游戲最殘酷的現實,炸彈可以避開,但大國博弈的硝煙永遠彌漫,一場軍事沖突過后,美以伊三國進入了新一輪的博弈中,美國在中東的控制力被質疑,以色列獨走,伊朗的“親美派”在刀尖上求生。
而中東火藥桶如今雖然是短暫的平息,但誰又能說得準再次被點燃是不是更大的爆炸呢?
參考資料
“曾試圖暗殺我的不是美國,是以色列” 紅星新聞2025-7-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