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7月,臺海這鍋水算是徹底燒開了。臺軍憋了個史上最大招,2.2萬士兵緊急集結,"漢光演習"一搞就是10天9夜。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英國前防相威廉姆森隔著半個地球跳出來當啦啦隊,喊話西方別怕中國大陸??膳_灣自家民調卻狠狠打臉:68%民眾壓根不信美軍會來,77%的人就想要個安生日子。
這場聲勢浩大的軍演到底在下什么棋?當政治表演碰上民意反彈,臺海這盤局還怎么收場?
作者:含
軍演規模史無前例,政治表演意圖明顯
臺軍這次是真急了。2.2萬人的規模,比去年的1.6萬整整多了六千,這架勢哪里像例行演習,分明是在憋大招。
更要命的是,巷戰演練頭一回成了主角,什么"24小時消耗戰"聽著就讓人心里發毛。臺防務部門透露,演習將模擬敵方登陸后的城市作戰場景。
賴清德穿著迷彩服在鏡頭前擺硬漢pose,一副要血戰到底的勁頭。可臺軍那些美制M1A2T坦克,火控系統被閹割得七七八八,開起來像"操場觀光車"。
臺北大媽們議論紛紛:"城市打仗,那不是拿咱老百姓當炮灰嗎?"教授也在報紙上直言不諱:"真打起來,臺北高雄這些地方,密密麻麻的人往哪躲?"
演習內容從傳統的??章摵戏烙?,擴展到實彈巷戰、民防疏散,涵蓋城市作戰全流程。各演練科目包括空襲警報、交通管控、基礎設施保護等。
說到底,演習時間卡得精準:7月26日罷免投票在即,賴清德民調跌得比股市還慘。這時候搞個大演習炒作"外敵威脅",轉移焦點的小心思昭然若揭。
臺媒密集報道臺軍部分演練"走過場",士兵實戰經驗有限。島內防務智庫發布報告稱,臺軍巷戰裝備老舊,后勤補給體系壓力大。
可老百姓不是傻子,對這出戲的反應讓人大跌眼鏡。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62%受訪者擔心城市作戰帶來巨大民眾傷亡。
民意分化嚴重,和平訴求vs政治綁架
民調數據扎心了。68%的人不相信美軍會來救場,這比賴清德的支持率還慘。更扎心的是,77.3%的民眾就想要個太平日子。
支持"抗中保臺"的只有可憐兢兢的16.1%。這個數字像一記耳光,狠狠抽在那些政客臉上。
臺大學生在市議會門前舉牌子:"拒絕戰爭,捍衛和平!"這些00后可不吃"保家衛國"那一套,兵役從4個月延長到1年,網上罵聲一片。
"憑什么讓我們給政客的野心買單?"年輕人在網絡上怒吼。近千名學生在臺北市議會門前集會,呼吁"拒絕戰爭、捍衛和平"。
綠營內部都開始吐槽,有人直言賴清德"比陳水扁更麻煩"。藍白聯盟趁機發起"反巷戰公投",整個島內政治生態像撕爛的漁網。
自5月以來,國民黨、民眾黨地方派系多次發起罷免案。6月"藍白聯盟"提出"反巷戰公投",旨在制衡賴清德的"全民防衛"政策。
最諷刺的是,賴清德喊著"與臺共存亡",自己子女卻早早送到海外,個人存款566萬人民幣疑似轉移。政客嘴上愛臺灣,身體倒是很誠實。
根據"聯合報"調查,52%受訪者認為當前政治斗爭已影響基層治理效率。"綠色恐怖"說法在網絡熱度飆升,比去年同期增長近1.7倍。
島內這么個亂糟糟的局面,讓人不禁要問:這樣的"全民動員"到底是為了誰?
國際博弈復雜,口頭支持vs實際行動
威廉姆森這出戲演得夠假的。這位英國前防相,當年因為南海狂言被自己政府一腳踢開,現在想靠臺海問題刷存在感。
連英國自家媒體都懶得搭理,《日經亞洲》直接點破:"此人言論遠超英國官方立場"。說白了,就是過氣政客的垂死掙扎。
英國《泰晤士報》分析指出,威廉姆森此番表態,是英國政界對亞太安全認知分化的縮影。英國國防部最新戰略評估,將臺海事態升級風險列入"一級警戒"。
美國那邊更有意思,嘴上喊得震天響,實際情況卻是另一回事。五角大樓自己都承認:"短期內無法確保壓制解放軍所有行動"。
稀土斷供讓美軍武器生產線歇菜,造艦進度跟不上節奏,西太平洋那點家底撐不了多久。美國國會能源委員會公開承認,稀土短缺已影響多型先進武器生產進度。
北約秘書長呂特在《紐約時報》采訪中提及臺海局勢,警告俄羅斯可能借機牽制西方,為中國大陸"打開窗口"。俄方迅速駁斥這一說法。
摩根士丹利直接把臺海風險列入全球資產配置考慮范圍,臺股嚇得啟動穩定基金。臺積電這些半導體巨頭加速向大陸轉移產能。
臺商因為ECFA優惠沒了,正在"用腳投票"。臺灣高端芯片出口6月同比下滑8.3%,產業鏈風險加劇。
阿富汗的庫爾德人、烏克蘭的前車之鑒擺在那里,美國護盟友?先問問那些被拋棄的"盟友"信不信!
虛張聲勢碰上硬核實力,結果早就注定了。國際資本用腳投票,比任何政治表態都來得真實。
臺海局勢走向,理性分析未來趨勢
74秒,這個數字夠狠的。解放軍從預警到鎖定目標,留給臺方的反應時間只有74秒。這哪里還有什么"反應空間"?
東部戰區75型兩棲艦逼近高雄外海40海里,雙航母編隊南北扼喉,把援臺路線卡得死死的。這哪里是什么"臺海中線",分明是人家的內湖。
臺灣那點孤島地形,在現代戰爭面前就是個活靶子。北邊援軍得過日本,南邊要繞菲律賓,解放軍隨便往那一站,救兵想來都難如登天。
32架戰機單日突破"海峽中線",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鎖定全島目標。這種壓倒性威懾背后,是大陸"反獨促統"戰略的清晰邏輯。
封鎖高雄港兩周,臺灣90%的能源進口就得斷檔,物價飆漲300%不是開玩笑。"不可靠實體清單"一出,洛克希德·馬丁這些軍火商被拉黑。
連武器都買不到了,還拿什么跟人家叫板?經濟絞索一收緊,比任何軍事行動都來得有效。
說一千道一萬,民心向背才是關鍵。當臺兵營的戰士還在刷手機看短視頻,當普通民眾高喊"別為臺獨送死",這場政治鬧劇的結局早就寫好了。
中國大陸新版稀土出口管理條例限制關鍵礦種,已經影響美軍多型武器生產。美聯儲主席在議息會議上罕見提及"地緣政治風險對全球資本流動的影響"。
歷史從不相信演技,只相信實力與民心。當山東艦編隊抵近關島演練"反介入作戰",當島內青年高喊"別為臺獨送死",所謂"漢光演習"不過成了埋葬"臺獨"的集體彩排。
實力對比如此懸殊,民意走向如此清晰,這場臺海博弈的結局其實早已注定。
結語
這場臺海風波,說到底就是政治表演碰上現實實力的較量,虛假承諾遭遇民心向背的對決。
和平不是哪個政客的恩賜,而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當政治算計遇上人民意愿,當口頭承諾面對發展大勢,答案其實早就擺在那里了。
你覺得最終決定臺海走向的會是什么?政客的嘴炮,還是老百姓的真心話?
參考資料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