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日印澳三國外長并肩而立,發布措辭強硬的聯合聲明。他們給我國劃出兩條“紅線”:不得改變東海格局、不得打破南海態勢。字里行間充斥著“高壓水炮”、“強行沖撞”等指控性詞匯。
而王毅外長直接在中國—東盟外長會上從容陳述:“當今世界亂象頻生,我們所在地區的和平穩定彌足珍貴。”他明確宣告:絕不允許把地緣沖突、集團對抗引入亞洲家園。
兩幕場景,一個真相:西方國家已不再掩飾:當所謂“國際規則”無法約束中國時,他們選擇直接亮出地緣政治的底牌。
西式“規則”露真容
細讀那份四國聲明,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轉變:通篇不見“自由”“民主”“人權”等拜登時期必提的詞匯,僅剩干巴巴的“法治及主權和領土完整”。
日本學者點破了這一情況的本質: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軟實力已大幅衰落”,如今的美國“已無法領導世界”。
更諷刺的是,就在四國外長握手言歡時,特朗普政府正對日本汽車加征25%關稅,威脅澳大利亞將國防開支提至GDP的3.5%,印度則在印巴沖突問題上被美方反復戲耍。
美國智庫研究員一語道破天機:這一機制完美契合特朗普需求,因為這是零成本合作:美國只需與三個盟友并肩而立,宣稱對華戰略一致,“實際上無需做出任何實質性承諾”。
而在大西洋彼岸,另一場“規則游戲”同步上演。歐盟外長卡拉斯面對來訪的王毅外長,竟拋出三重要求:
指責中國稀土管制威脅全球供應鏈、要求重塑中歐經貿關系、無端指控中國企業支持俄羅斯軍工。
事實給了這個歐盟政要一記響亮耳光。中國5月收緊稀土出口許可后,海外訂單同比銳減74%,針對稀土領域,新修訂的管理條例明確17種稀土元素出口需經國家安全審查。
這與美歐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形成完美對等。德國《經濟周刊》數據顯示,2024年歐盟對華技術出口許可拒簽率同比上升27%。
更具諷刺的是,首批12家德企已經通過了我國的“快速通道”認證。這些被認可的企業,將獲得2025年8萬噸稀土配額。
這也使得被通過企業的生產線運轉如常,而美國雷神公司卻因稀土斷供面臨導彈停產。歐盟的規則標準,終究敵不過現實利益的選擇。
西方劇本遭冷場
當美國“華盛頓”號航母7月初闖入南海,高調邀請多國觀摩F-35C起降時,東盟十國集體保持沉默。
這份沉默背后,是2025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同比增長13.2%的亮眼數據,更是中老鐵路單月貨運量突破80萬噸的基建血脈。
王毅在吉隆坡提出的四點建議,獲得東盟國家積極響應。當西方大談“規則”時,中國拿出實在方案:
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建設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
新加坡當場批準首筆50億元數字熊貓債發行,泰國商家接入人民幣清算系統后跨境手續費直降90%。
菲律賓貿易部長在會議期間溜號參觀中企產業園,被記者追問時坦然回應:“我只是想看看真正的經濟引擎長什么樣”。這句話道破天機:當西方空談規則,中國提供的是發展動能。
而在7月1日,我國更是做出一項震動西方的決定:正式實施29年來首次全面修訂的礦產資源法。
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魏莉華在通氣會上直言,這是“劃時代的大事”。新法將“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寫入立法宗旨,設立戰略性礦產目錄,用法律武器回應西方的資源博弈。
中國的規則制定不止于防御。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宣布2026年推出稀土金屬期貨,挑戰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定價權。
稀土數字溯源協議正在醞釀,直指西方所謂的“供應鏈倫理”關切;以新能源汽車電池出口為杠桿,中國環保標準正在全球推廣。
更深遠的變化在科技領域。英偉達在華AI芯片市場份額從絕對主導降至50%,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注資3440億元,聯合AI硬件企業布局芯片自主。
美國對華芯片設計軟件限制剛出臺,長江存儲232層閃存良率已突破90%,中芯國際7納米芯片單月出貨量增長三倍。被封鎖逼出的創新,正重塑技術規則的天平。
王毅外長在吉隆坡的發言留下金句:“南海是地區國家的共同家園,不是大國博弈的‘角斗場’”。這句話恰似對中國外交哲學的凝練:當西方執著于軍事威懾,中國專注構建共同家園。
這種理念正在收獲回報。美軍“華盛頓”號航母原定三天的南海巡航,不到20小時便倉促撤離;四國力推的“船上觀察員任務”,在解放軍雙航母編隊30萬噸鋼鐵洪流前黯然失色。
東盟各國更是一致同意將2026年定為“中國—東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5周年主題年”,用行動選擇未來伙伴。
耐人尋味的時間巧合:7月10日中國—東盟外長會閉幕當天,特朗普政府宣布暫停對烏軍援。歐盟對此選擇沉默,卻對中國企業橫加指責。
而中國向烏克蘭提供12億美元糧食物資,向俄羅斯輸出25億美元民用產品的平衡之道,為動蕩世界提供新的解題思路。
西方政客或許還未察覺:當“規則”淪為地緣博弈的遮羞布時,真正的規則正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稀土報價里,在南寧通往老撾的鐵軌上,在深圳鹽田港駛往雅加達的貨輪中悄然誕生。
吉隆坡會場里,東盟外長們簽署的《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行動計劃》,為亞洲家園落下新的錨點:這里不歡迎角斗,只孕育共生。
參考資料:
《外交部回應歐盟委員會主席涉華言論:罔顧事實、充滿偏見,強烈不滿、堅決反對》——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