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的山東兵團成立1947年8月,是華東野戰軍“7月分兵”后成立的內線兵團,而外線兵團正是大名鼎鼎的陳粟兵團,當時山東兵團與陳賡兵團一樣,雖然隸屬華東野戰軍,但直接歸中央指揮。山東兵團在許世友和譚震林的帶領下,解放了山東大部,并且在濟南戰役中,全殲國民黨守軍10萬人,活捉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創造了一個兵團解放一個省的先例。
山東兵團司令許世友
山東兵團成立之初就有10萬之眾,而陳賡兵團成立時才8萬人,山東兵團主要由山東子弟組成,在許世友的帶領下,作戰風格強硬彪悍,擅打硬仗,尤其在在膠東保衛戰中,面對以美械裝備為主的范漢杰兵團,山東兵團選擇硬剛到底,最終重創范漢杰兵團,并且打的范漢杰兵團被直接被取消番號,范漢杰被撤職。山東兵團共走出來2位上將、4位中將、十幾位少將,要是譚震林參加授銜的話,山東兵團應該能增加一位大將。
當時的外線兵團是陳粟兵團
山東兵團成立之初是由7縱、9縱、13縱及渤海縱隊組成,1948年8月魯中南縱隊成立后也隸屬山東兵團。下面咱們來看看各縱隊的由來
第7縱隊由新四軍第7師發展而來,縱隊司令由成鈞擔任,成鈞在紅二方面軍時,是賀老總手下的得力戰將,與獨臂將軍余秋里是生死之交,余秋里就是因為救成鈞失去的手臂。在解放戰爭時期,成鈞率領7縱拿下萬年閘,成功接應何基灃、張克俠三個半師起義,徹底阻斷黃百團兵團的后撤之路。隨即在渡江戰役中,成鈞率領7縱率突破敵人的10公里防線,殲滅國軍第20軍1.3萬人,創造了一個軍殲敵一個軍的范例,在解放戰爭后期,成鈞的7縱被改編為第25軍,隸屬王建安的第7兵團。
第7縱隊司令成鈞
第9縱隊是由膠東軍區的部隊發展而來,首任縱隊司令由許世友擔任,許世友高升后由聶鳳智擔任。聶鳳智是許世友手下的頭號戰將,是老虎團的團長。在膠東保衛戰中,9縱作為主力血戰膠東,粉碎了范漢杰攻占膠東的企圖,從根本上扭轉了山東的戰局,隨后在渡江戰役中,9縱成為第一個突破長江防線、第一個攻占上海的部隊。在解放戰爭后期,9縱被改編為第27軍,隸屬宋時輪的第九兵團,并且在抗美援朝時期,打出了著名的長津湖戰役。
第9縱隊司令聶鳳智
第13縱隊是由膠東軍區第5師、第6師、第7師三個師改編而來,縱隊司令由周志堅擔任,周志堅12歲參加共軍,16歲加入共產黨,因作戰勇猛被譽為鐵匠司令,在濟南戰役時,13縱作為攻堅主力,第一個攻入濟南城內,其所屬的109團被授予濟南第二團,隨后在淮海戰役中,馳援雙堆集,活捉十八軍軍長楊伯濤。解放戰爭后期,第13縱被改編為第31軍,隸屬葉飛的第10兵團。
第13縱隊司令周志堅
渤海縱隊是由渤海軍區基干團升級而來,縱隊司令由袁也烈擔任,袁也烈畢業于黃埔二期,在南昌起義時,已擔任營長之職,是林彪的直接上級。渤海縱隊于1947年10月成立,雖然成立較晚,但進步速度非常之快,尤其在昌濰戰役中,剛成立的渤海縱隊殲滅敵人近萬人,部隊得到了極大地鍛煉。解放戰爭后期,渤海縱隊與張克俠的59軍合編為第33軍,隸屬宋時輪的第九兵團。
渤海縱隊司令袁也烈
魯中南縱隊是由魯中南軍區6個基干團升級而來,縱隊司令由錢鈞擔任。錢鈞出身少林,武藝高強,與許世友是同門師兄弟,練就一副鐵掌,能夠單手碎巨石。魯中南縱隊在山東兵團中成立最晚,但在錢鈞的帶領下,戰斗力非常強悍,在淮海戰役中屢立戰功,先在郯城殲滅國軍保安旅3000人,隨后又參加了圍殲黃百韜兵團和黃維兵團的戰斗,在淮海戰役累計殲敵2萬人,解放戰爭后期,魯中南縱隊和吳化文部合編為第35軍,隸屬王建安的第7兵團。
魯中南縱隊司令錢鈞
山東兵團是在主力抽調東北后,由地方部隊建立起的野戰軍,由于山東是國軍重點進攻方向,山東兵團根本沒有時間練兵,其戰斗力都是在戰場上鍛煉出來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山東兵團憑借其強悍的戰斗力,把國軍一點一點的趕出山東,最終收復山東全境,其戰斗力排在我軍各兵團前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