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我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于淮海戰役中,聯合圍殲國民黨反動軍隊之第十二兵團(即黃維兵團)的時候,有些敵軍據點是比較難攻克的,比如張圍子村。
攻打張圍子時,擔任我軍東集團(轄中野四縱、九縱、十一縱等部隊)總指揮的陳賡將軍說:“張圍子雖然駐守著敵軍的一個團,但奪取難度是比較大的!”
中野四縱司令員陳賡將軍(圖像)
陳賡將軍為什么要這么說?看了后文的有關內容,自然明了。
這里,先把我軍攻打張圍子的基本情況概述一下:中野第九縱隊獨立攻打未果后,在中野第十一縱隊配合下,再次實施攻擊,才將其攻克。
對付敵人的一個團,九縱一個縱隊不成,竟然還需要十一縱配合作戰,才取得勝利,這又是怎么回事?
欲知上述問題的答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的一些實際情況。
秦基偉將軍的中野九縱,可不像陳賡將軍的中野四縱。它組建的晚,自身裝備較差,作戰經驗也相對少一些。
初建于一九四七年八月的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前,叫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
當時,為了更好地牽制國民黨反動軍隊,助力我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我太行軍區及所屬分區的部分地方武裝力量便奉命組建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的一個新的縱隊——第九縱隊,其司令員是秦基偉、政治委員是黃鎮。
中野九縱司令員秦基偉將軍(圖像)
剛剛成立的時候,九縱的武器裝備那是相當的差。兩萬余人的一個縱隊,僅有八千多支槍,平均兩、三名戰士一支,還是些雜七雜八的貨。
那些沒有槍的戰士怎么辦?他們只好用大刀、長矛等冷兵器奮勇殺敵。至于火炮之類的重裝備,那就更少得可憐,整個縱隊只有區區九門。
武器裝備雖然不好,但并沒有影響九縱全體指戰員的英勇作戰。他們先后參加過宛西戰役、宛東戰役、鄭州戰役等戰役,得到了不少的鍛煉。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加入到淮海戰場后,九縱在協助中野其他部隊攻克宿縣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當然,大多數情況下,秦基偉將軍和他的九縱只能當配角。同時,他們也在不斷發展壯大著。
淮海戰役時,擁有三個旅(二十五旅、二十六旅、二十七旅)、一個炮兵營的九縱,之所以擔當了攻打國民黨第十二兵團之張圍子據點的重任,是上級出于錘煉隊伍的考慮。
行軍中的中野九縱(圖像)
介紹完中野九縱的“履歷”,咱再說說九縱的進攻對象。
駐守張圍子的敵軍,可不是一般的部隊。它是被國民政府的國防部“欽封”為“青年團”的、隸屬國民黨第十軍第七十五師的第二二三團。
該團是由曾名列國民黨主力部隊之一的、敵軍第十一師改編而成的。在淮海戰役中,它仍是黃維兵團的一支主力作戰部隊。
這個團,戰斗力很強!它不僅自解放戰爭以來沒有遭受過重創,就是在我軍圍殲國民黨之黃維兵團的戰役打響后的前一個時期,也基本沒有受到過什么大的損傷。
為了抗擊我軍,敵二二三團從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到十二月六日,接連不斷地構筑了十幾天工事。
他們不僅加強了張圍子村內的防御措施,還利用村子周圍的土丘、山岡交錯的地形,修筑了堅固的外圍工事。在村子四周各要道,立樁布寨,挖掘塹壕。
負隅頑抗的國民黨軍隊(圖像)
直到與我中野九縱初次對陣時,他們仍在繼續加固陣地。由此可見,九縱攻打張圍子,是在“硬碰硬”。
鑒于此,我九縱從一接受作戰任務,就想方設法地通過挖掘貫通工事,努力接近敵二二三團的陣地,以便提高作戰效益,力爭勝利。
一直配合其它部隊作戰的九縱,前一段時間傷亡不大,士氣高漲。特別是由“配角”變“主角”后,九縱隊全體指戰員更是意氣風發、斗志昂揚。
但是,九縱第一次進攻張圍子以失利告終。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六日十六時, 九縱對張圍子敵軍陣地予以炮擊。隨之,部隊于十七時, 從張圍子的東北面、東面分頭發起攻擊。激戰至當日二十二時,因敵軍死命頑抗,九縱未能拿下張圍子。
第二天,十二月七日,九縱組織部隊,準備再次攻打張圍子。
我軍炮兵陣地(圖像)
上午,縱隊司令員秦基偉來到前沿陣地,親自給突擊隊作戰前動員工作, 并和前沿指揮員們一起實地商討戰術使用、火力配置等問題。
這次攻擊張圍子,九縱認真、積極地吸取、借鑒四縱連續三次作戰,才攻克另一個難啃的敵軍據點李圍子時的作戰經驗。
再者,九縱得到了四縱給予的山炮和重迫擊炮等重裝備的援助,使得他們擁有了更強的戰斗力和必勝信念。
十二月七日十八時,九縱的山炮、迫擊炮一起發力,向著敵人陣地的前沿和縱深猛烈轟擊,摧毀了他們的部分防御工事和火力配置。之后,暫停十五分鐘,九縱再次炮擊敵軍陣地。
第二次炮擊剛結束,九縱即趁著敵人的火力被壓制住的瞬間,發起猛攻。突擊隊們員按照既定計劃,分成多路,向著敵人的前沿工事沖去。
九縱七十八團的突擊隊從張圍子東北角突入敵陣后,與跟進部隊密切配合,迅速向敵軍陣地的西南部發展,接連殲滅了敵人的兩個營部、一個連部。
英勇作戰的我軍將士(畫作)
過程中,敵人像被打瘋了的野豬一樣,拼命反撲。一時間,敵我雙方互相穿插與反穿插,犬牙交錯,混戰成一團。
與此同時,九縱七十六團從張圍子的西北角實施突擊。戰士們借著炮火濃煙的掩護,突入敵軍陣地,并很快控制了張圍子的西半部。
激戰中, 七十六團的副團長東傳鈞等指揮員英勇犧牲,有的連隊僅剩十幾位同志。
就在九縱取得重大戰果之際, 中野十一縱從張圍子的東南部突入村內, 配合九縱殲敵。
截止七日二十四時許,張圍子內的大部敵軍被殲。八日四時,我軍徹底解決了茍延殘喘、垂死掙扎的敵軍第二二三團的殘敵,勝利結束戰斗。
此戰, 異常激烈、殘酷, 守敵僅有一百三十余人繳槍投降,成了我軍的俘虜。
國民黨軍兵舉手投降(圖像)
戰后,九縱在總結經驗時說,他們在四縱提供的作戰經驗和火炮的武裝下,在十一縱的大力配合下,消滅強敵,攻取張圍子,提升了戰斗力,強壯了“身板”!
主要參考文獻:《陳賡大將在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