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
1931年7月10日
外交部電令駐日公使汪榮寶即赴朝鮮調查旅韓華僑情形,并加撫慰,事畢回京報告。
由朝鮮返回安東(今丹東)避難華僑至是日止已達2881人,各娛樂場所均成臨時難民收容所。各界紛紛自動捐資救濟。
韓族同盟會就全韓排華事發表聲明書,指出此次流血慘案發生,全系日本帝國主義者虛構事實,煽動無知群眾所為,并非韓族人民本愿,愿中朝兩國人民今后更加緊密團結合作,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解放被壓迫民族。
外交部長王正廷在京對記者談,萬寶山事件系地方性質,外交部已派駐吉特派員鐘毓協同吉林省府負責解決。
亞洲文化協會南京分會通電反對太平洋國際討論會在中國舉行第四屆會議,謂該會系各帝國主義者侵奪太平洋及亞洲之大集團。又謂萬寶山事件及韓人屠殺華僑暴行,是帝國主義的陰謀,亞洲各民族應一致抗爭,以圖生存。
溥儀之弟溥杰由日回津,向溥儀轉達其舊交鹿兒島駐軍少佐大隊長吉岡的話:“現在張學良鬧得很不像話,滿洲不久或許要發生點什么事情……請令兄多多保重,他不是沒有希望的。”
第十三路軍總指揮石友三改用廣州“國民政府”所委任的第5集團軍總司令名義,將所部六萬余人重新改編為五個軍:第1軍軍長孫光前,第2軍軍長米文和,第3軍軍長張學成,第4軍軍長沈克,第5軍軍長梁芳啟;孫光前兼副總司令及前敵總指揮。
上海煉鋼廠開爐,11日首次出鋼。
1932年7月10日
譚啟秀奉蔡廷鍇命抵廣州與陳濟棠商收編瓊州陸戰隊事,“中山”“海瑞”“福安”三艦及陸戰隊交蔡廷鍇帶閩“剿匪”,瓊州由陳濟棠派陳漢光旅接防。逃港各艦交回陳之第1集團軍,海軍欠餉由粵發給。
孔荷寵紅16軍在湖北通山與敵軍謝彬部激戰,殲敵兩團,繳獲甚多,并占通山縣城。
文化界魯迅、柳亞子、茅盾、陳望道、丁玲、洪深、田漢、郁達夫等32人致電汪精衛等要求釋放牛蘭夫婦“以重人道”。同日,江蘇高等法院允對牛蘭夫婦以移送醫院為“通融辦法”。
紅軍占領福建龍潭。
晨,南京水西門外大王廟軍械火藥庫突然爆炸,附近民房延燒百余家,居民被燒死燒傷者甚多。
豫北六河溝煤礦工人罷工,豐樂鎮駐軍第十五旅第六四三團派兵前往鎮壓,逮捕41人。
1933年7月10日
汪精衛在行政院總理紀念周會上報告華北停戰、棉麥借款、新疆事變、四川“剿匪”等問題,略稱:新疆善后三大原則為外交要統一于中央;軍事要統一于中央;宗教要自由,民族要平等。四川設“剿匪”總司令是因為最近共產黨入川“滋擾”,形勢嚴重,故不能不統一軍事,以資應付。
馮玉祥電李烈鈞謂:“寧方乘我多數健兒奮死攻敵之際,竟公然調兵遣將,入察攻我”,要求李“聯合三二十正人義士,為我義師主持正義”。14日,李復電表示愿“聯合諸人,再申正論”。
招商局“圖南”輪由營口駛滬,在山東威海衛東之成山頭附近被日輪“長春丸”撞沉,乘客、船員200余人,遇救者僅30余人。事件發生后,招商局派員向大連日汽船會社初步交涉,日方函復竟表示不負責任。15日,中華海員工會籌備委員會要求招商局對被難者作好善后,并電請外交部向日提嚴重交涉,要求賠償損失,保證以后不再發生同樣事情。
國民政府以黃慕松出差新疆,派葛敬恩代理參謀本部次長;以徐培根繼葛敬恩任軍政部航空署長。
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決定將李際春豐潤原籍于北伐時被沒收之田地1200頃全部發還。
反共刊物《汗血》周刊創刊,陶百川主編。為招攬顧主,以訂閱《汗血》月刊全年贈《汗血》周刊半年作宣傳。
1934年7月10日
第10縱隊湯恩伯部由廣昌向白水進攻,第5縱隊霍揆彰師攻占天府山策應。是日,湯部在航空第3隊助戰下,以第89師王仲廉部進占驛前北部要地白水,彭紹輝、蕭華紅15師退集大寨腦地帶抵御。
煙臺海關監察長高元濟受財政部委派,至北平組設長城五口設卡籌備處。14日,高偕同財政部副稅務司張勇年訪殷汝耕商談設卡問題。17日,高等與古北口辦事處主任霍實會商,決定于古北口起次第設立。19日起,高、張二人先后視察古北口、喜峰口、界嶺口等,之后返回北平繼續籌辦。
行政院第一六八次會議,決議任命黃鎮球為防空學校校長。16日,國民政府明令公布。
監察委員劉侯武因彈劾顧孟馀案,接到署名“人俠”之恐嚇信并附毛瑟槍子彈一粒。次日,劉對記者表示:“決不因一封恐嚇信一粒子彈,停止彈劾職責”,并至警廳報案。
上年4月26日,江蘇高等法院以所謂“危害民國”罪判處陳獨秀、彭述之二人有期徒刑13年。嗣經陳獨秀“辯訴”,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是日,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庭改判陳、彭二人各為有期徒刑八年,并予以公布。
行政院第一六八次會議通過設立中國駐埃及開羅領事館。12日指令外交部籌辦。
南京《戰士生活》半月刊創刊,南京中國青年軍人社編輯、發行。
1935年7月10日
外次唐有壬在京訪何應欽,轉達汪精衛自滬來電,促何返平。同日,平軍分會各委亦再電促返。
紅一、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攻克松潘附近毛兒蓋,守敵胡宗南部一個營被繳械。
黃河水漲,晚8時許,山東省鄄城縣境臨濮集、董莊間河堤漫決兩口,一寬40余丈,一寬50余丈。
7月上旬
日本為掠奪內蒙資源,傾銷商品,由伊蘭克商事公司以資金60萬元設別動公司。本店設長春,支店及出張所設沈陽、赤峰、多倫及內蒙其他各地,一面收購內蒙特產羊毛、獸皮等原料,一面傾銷日貨。
皖省長江沿岸各縣一片汪洋。蕪湖沿江天成、歐陽、東湖灘、義興、章秋等圩堤均潰決,淹沒田禾數萬畝。皖中、皖南遭水災區域約計30余縣,潰決大小圩堤不下30余處,損失不計其數。當涂江水猛漲不已,水位超過1931年最高水位三尺左右。
湖南沅、湘、資三水猛漲,濱湖堤垸潰決甚多,湘陰、沅江、常德、漢壽、南縣、華容、安鄉、臨湘、益陽等縣,俱已成災。
湖北鐘祥縣第十一號堤潰決,漢水流域田地幾全淹沒。天門縣淹斃數萬人,沔陽、漢川兩縣被害甚大。
江西連日大雨,贛、修、信各江圩堤多處潰決,全省圩堤先后沖決百余處,災區達38縣,旱稻收成幾全絕望,災民生機斷絕。
1936年7月10日
日軍30余人由天津行軍至大沽,第29軍以事前未接通知,鳴槍示警,日軍竟開槍射擊。11日,宋哲元在北平召集第29軍軍官會商解決辦法。13日,經陳中孚向田代道歉了事。
白崇禧派黃旭初、劉斐由南寧到廣州,與陳濟棠商議,決定在軍事上組第1、第4集團軍聯軍總司令部,并請粵軍改取內線作戰部署。同時,廣西銀行行長黃薊與廣東財政廳長區芳浦商定:粵、桂兩省鈔票,彼此互相收受;桂對粵匯款,粵行盡量收受。13日,黃旭初、劉斐、黃薊離粵回邕。
陳濟棠調第13師赴韶關,防余漢謀回師,并派機轟炸吉安附近,威脅余軍。又調重兵駐東北江,準備開贛、閩。從湘回桂之桂軍也向黔推進。
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在南京開幕,出席委員約200人,粵、桂出席代表有黃麟書、黃季陸、鄧青陽、李任仁、麥煥章、崔廣秀、李綺庵。唐紹儀、余漢謀亦出席會議。預備會推蔣介石、孫科、馮玉祥、于右任、丁惟汾、居正、陳果夫、王法勤、孔祥熙九人為主席團,葉楚傖為秘書長。
是日至12日,陳濟棠召開粵、桂聯席會議,陳濟棠、李宗仁堅決主戰,決定二中全會如不通過粵、桂五項提案,將另組抗日政府。
蕭佛成、陳濟棠、李宗仁等數十人電二中全會,請討論通過西南關于與日絕交、宣戰等五項提案。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發表《對國民黨二中全會宣言》,要求二中全會接受人民要求,決定由中央領導全國立即對日抗戰,并實行:一、停止一切內戰,一致對外;二、釋放政治犯;三、給人民以抗日救國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四、以武力制止日本在華北增兵;五、以武力制止日本武裝走私;六、罷免并懲辦親日派官僚政客。同日,推派沈鈞儒、章乃器、史良、沙千里、彭文應到達南京請愿。13日,五位代表至中央黨部大會會場,要求準許“全救會”代表在大會上發言,遭馬超俊拒絕。下午,章、史等在南京招待新聞界,介紹“全救會”的主張和成立經過,要求新聞界積極支援,盡量登載救國運動消息,擴大宣傳。
粵憲兵司令利樹宗、第一兵器制造廠廠長黃濤、虎門要塞司令李潔芝、軍醫學校校長張建及空軍人員11人離粵投中央。
冀察政委會例會決定批準蕭振瀛辭去該會經委會主席職,由王克敏繼任。
財政部負責人對記者談廣東濫發紙幣情形,謂廣東省所存現金,毫洋7000萬元,大洋2000萬元以上,合計不過9000余萬元,而發行之紙幣,已超過二億元以上。
上海日商三菱會社海產部職員萱生礦作在狄思威路(今溧陽路)被人開槍擊斃。11日,駐滬日代理總領事杉原要求上海市政府緝兇護僑。16日,駐滬日總領事若杉訪市長吳鐵城,要求中國政府對日水兵案及萱生案迅速處理。
上海外國領事團召開會議,討論修正工廠檢查協定草案,認為該項協定只能適用于租界內中國工廠及無領事裁判權國之工廠,享有領事裁判權國之工廠不能引用。
中法廣州至河內航線開航。
7月上旬
中共中央由瓦窯堡遷到保安縣。
1937年7月10日
凌晨2時30分,盧溝橋日軍復行進攻,包圍宛平縣城,拆毀平漢線豐臺至北平路軌。
日軍一中隊下午2時推進至宛平西南崇王村,與我軍接戰。日軍增至一大隊及坦克四輛,山炮27門。宛平四周六里內均有日軍布哨,占據軍事要點,借作交涉要挾。
日軍200余人在盧溝橋附近五里店迄未撤退,秦德純、馮治安、王冷齋與日方櫻井在張允榮宅討論達數小時,因日方堅持我軍不得再駐宛平城,交涉因之停頓。
下午5時,日軍又向我宛平駐軍進攻,戰事復起。
日軍由遼寧開出兵車10列,兩列車已抵山海關。關東軍2000余人由錦州開抵山海關,駐車站待發。山海關、秦皇島、南大寺一帶華北駐屯軍已奉令集結待命。天津日軍于上午6時乘汽車數十輛開赴豐臺,增援盧溝橋。關東軍支持華北駐屯軍擴大事態。
日本參謀本部在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元帥主持下,召開首腦會議。會議討論結果,判定歐美各國及蘇聯不可能介入中日戰爭,即決定增兵華北,擴大對華戰爭。
北平當局深夜召開重要會議,將日軍違約挑釁經過情形,電中央及各省、市。
北平仍在嚴密戒備中。昨晚8時后,市上行人絕跡。今日各城門依然緊閉,防止不良分子潛入,普通民眾身經檢驗后始準通行。
北平各大專院校派代表赴醫院及戰地,對抗戰官兵進行慰問,并聯合發起成立戰地救護隊。
外交部就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向日本駐華大使館提出書面抗議,要求:一、日本方面須正式謝罪與處罰負責人員;二、對于死傷之軍民及轟毀之建筑物,須賠償損失;三、為防止再發生不祥事件,日本方面須提出今后保障;并聲明保留一切合法要求。日本大使館參贊日高表示,日方不愿以中國外交部為對手,而愿就地商談。
外交部亞洲司第一科科長董道寧電話通知日本駐華大使館參贊日高,告以“平郊日軍違約擴大事態,日方應付一切責任”,并請其電告日本外務省及華北駐屯軍,立即下令制止一切軍事行動。
秦德純密電軍委會侍從室第一處主任錢大鈞稱:“請暫令準備北上各部,在原防結集待命。”
蔣介石密電宋哲元稱:“守土應具決死決戰之決心與積極準備之精神應付;至談判,尤須防其奸狡之慣技,務期不喪絲毫主權為原則”;復電宋哲元稱:“務望在此期間,從速構筑預定之國防工事,星夜趕筑。如限完成為要。”
蔣介石密電各行營、綏署及各省、市稱,中、日雙方據報已撤兵,“但日人詭詐,用意莫測,我全國各地方、各部隊仍應切實準備,勿稍疏懈,以防萬一”。
蔣介石電調孫連仲第26路軍馮安邦、池峰城兩師,龐炳勛部一師一旅,劉戡第83師,速開保定、石家莊一帶,以備應援;另令李仙洲第21師、陳耀明第25師繼續開拔;又令第53軍萬福麟部向前推進,第10師李默庵部開拔,第17師趙壽山部、第84師高桂滋部、第3軍曾萬鐘部等準備動員。
川康綏靖主任劉湘請纓抗戰,通電全國一致抗日。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發表《為保衛北方緊急宣言》,指出日本帝國主義要使冀察成為東北第二,如果日本此次陰謀得逞,中部和南方又將成為華北第二;要求中央政府除迅即動員全國給敵人以迎頭痛擊外,應給予國民以各種御侮活動的自由,并迅速完成國防上的準備,集中一切人才,以保障民族復興大業之完成。
上海文化界人士洪深、鄭振鐸、胡愈之、諸青來、顧執中、薩空了等140余人集會,決議組織一救國團體,公推諸青來、王蕓生、洪深等19人為籌備委員,并致電蔣介石、汪精衛、宋哲元、閻錫山、傅作義、韓復榘、石友三諸將領,請力保國土,努力民族復興運動。
軍政部長何應欽在南京向新聞界宣布川康整軍各案均通過,結果極圓滿。
中國文化建設協會舉行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推陳立夫等15人為主席團,成立分會23處,個人會員1.3267萬人,團體會員285個單位,出版刊物有《文化建設月刊》及各項小叢書,并發起中國本位文化建設運動,統一救國運動及文化界援綏運動。
1938年7月10日
空軍三次轟炸東流、彭澤、湖口一帶日艦,報稱擊沉二艘,傷四艘。
日機16架炸潼關,投彈200余枚,死傷民眾50余人。
冀東游擊隊克樂亭。
國民參政會第一屆會議通過胡景伊等所提《擁護政府長期抗戰國策案》及鄒韜奮、沈鈞儒等所提《具體規定檢查書報標準并統一執行案》,修正通過鄒韜奮等所提《調整民眾團體以發揮民力案》。
薛岳致電陽新孫桐萱,瑞昌李覺,九江李漢魂、李玉堂,星子王敬久,南昌葉肇,以作戰三事相告,其中第三點為:“戰勝要訣:必死則勝,必生則敗。我各級長官應嚴督所部,與敵決死,則戰勝之功,定操左券。”
7月上旬
中共冀熱邊特委在第4縱隊配合下,提前發動了冀東20余縣和開灤礦區共20余萬人參加的抗日武裝起義,組成7萬余人的抗日聯軍,連同其他抗日武裝約達10萬人。
1939年7月10日
第一戰區一部炸毀焦作至李封公路石橋,進攻焦作日軍,并破壞煤礦公司鍋爐、礦井。
八路軍第129師一部收復山西榆社縣城。
八路軍山東縱隊從6月4日開始的沂蒙山區反“掃蕩”作戰結束,共殲敵1000余人。
汪精衛由上海飛青島,續與梁鴻志、王克敏會商組織新偽政權事。
汪精衛在上海創刊《中華日報》,林柏生任社長。
日偽拼湊之東亞經濟懇談會第一次會議在東京舉行,會長鄉誠之助。
軍事委員會任命張文清為第25軍副軍長。
香港印刷工會排字工人要求增加工資減少工時舉行罷工。12日,工會代表羅文錦見英總督請求仲裁。14日,英總督訂立仲裁辦法,請各報酌加飯貼。16日,工人要求獲得解決,次日各報恢復出版。
7月上旬
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一部,在孝感地區展開游擊作戰,在楊家河、沙子崗地區殲偽軍200余人。
1940年7月10日
桂南龍州日軍進犯上金,次日陷上金。
日機90架轟炸重慶西郊,并竄擾南川。
魯南偽軍趙益增部5000余人分駐益都、臨淄、昌樂、沂水等10余縣及20余處據點,是日反正,各該地亦告克復。
蘇聯總顧問福爾根致書蔣介石,陳述其對宜昌失陷基本原因的意見:一、情況判斷不正確,誤信敵不占宜昌之說。二、對于部隊作戰,缺乏堅強與連續一貫的領導,尤其以軍委會方面為然。三、極端遲緩,一切處理照例,延誤時機。四、缺乏監督及貫徹目的之嚴格要求,尤其軍委會方面如此。五、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公然不執行軍委會命令。福爾根認為“軍隊作戰指揮問題,乃我軍最落后的問題之一”,“軍事委員會對大軍統帥與指揮,須按時化、具體化、堅決化、連續化,成為全軍之表率”。
7月上旬
日本中國派遣軍參謀堀場飛抵香港,與中日雙方代表洽談舉行要人會談事宜,達成如下協議:關于停戰條件,中國方面加深理解“備忘錄”內容,領會日本方面的“從大局著眼的真意”。關于要人會談的地點,協定為長沙北側飛機場。會談步驟為,首先由板垣、蔣介石協商停戰,然后由汪精衛、蔣介石會談,協商合流之事。
1941年7月10日
日機在重慶復興關、海棠溪、相國寺等處投擲炸彈,死傷民眾80余人,毀房屋105間。
國民政府公布《財政部各省市直接稅局組織條例》,凡21條。
四川省獻糧會自去年秋季發動捐獻草糧運動以來,截至是日已捐獻稻谷9.438萬石,雜糧1786石,代金196萬余元。
1942年7月10日
日偽軍6000人對蘇中抗日根據地泰興、靖江、泰縣和如皋西地區進行“清剿”,修筑公路、據點,以封鎖、分割抗日根據地。新四軍第1師第1旅主力轉移至“清剿”區外,留少數兵力分散堅持斗爭。敵在尋殲第1師主力的企圖破產后,遂于8月中旬轉移兵力,結束“清剿”。
新四軍第1師第1旅旅長兼政委葉飛
汪偽國民政府發布國民實施訓練訓令,內稱:“根據本年元旦所頒布之綱要,于精神物質兩方面對于全體國民實施訓練,并以全國青年團與童子軍之普遍設立,用作訓練之機構……國民全體應盡其最大之努力,肩負其對國家對東亞之使命,使此兩運動積極推進,以底于成功。”
汪精衛發表《清鄉一周年》一文,聲稱“清鄉的意義,不只在清除匪共,使之必去,尤其要根絕匪共,使之不能復來”。
朱德致電周恩來稱:為了培養黨的海外工作干部,已在海外工作委員會領導下,設立海外工作研究班,請在重慶經常注意了解和收集有關海外和華僑團體的活動情況,并把有關這方面的書報、刊物和文件及時送來延安。
朱德關于南洋華僑及朝鮮人工作問題指示羅瑞卿等,指出:中央已設立海外工作委員會,由我負責。前方請政治部協助海委領導此項工作。應成立華僑救國聯合會,團結他們參加抗戰工作。
陜甘寧邊區政府公布《陜甘寧邊區縣務委員會組織條例》,規定邊區所轄之縣,凡未經縣參議會正式選舉縣政府委員者,均設立縣務委員會;由縣參議會選舉主任一人及委員六至十人組成,并呈請邊區政府委任;縣務委員會受邊區政府領導和分區專署之督察及縣議會之監督;縣務委員會下設秘書室及民政、財政、教育、建設、保安等五股和司法室、保安大隊部。
財政部田賦管理委員會嚴令各省積極實行田賦推收,規定:凡土地產權的轉移或典權之設立與變更,如買賣、繼承、分析、合并、贈與、交換、典當、回贖等,依法取得產權之受權人及承典人或回贖人,均應在一定期限內向辦理推收機關申請登記。此種登記手續稱為推收。外國人在通商口岸或外國教會在內地取得永租權之土地時,亦應辦理推收手續。
農林部召開農事農村經濟及墾務工作會,通過全國農業農村經濟及墾務施政方針;戰后五年農業建設計劃;墾殖法、農會法等修正案50余件,15日閉幕。
國民參政會舉行第十七次駐會委員會,主要聽取外交部關于國際形勢的報告,并研討關于召開第三次全國內政會議、促進新縣制等案。
川康鹽務管理局鹽井河船閘通航典禮,是日在鄧井關舉行。該河為運輸食鹽之惟一河道,系自自流井之牛角沱至鄧井關以下匯入沱江,全長73公里。自1939年底開工,至本年5月完成,工程費用達1300余萬元。
國民政府任命涂允檀兼駐哥斯達尼加公使。
7月上旬
國民參政會秘書長王世杰與董必武會面,董再次向王提出國民黨當局應釋放葉挺的要求,并向王介紹中共《“七七”宣言》的大意,表示參政會應是國內團結的標志,國共兩黨問題應從政治方面尋求解決。
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長張治中與董必武會談。董向張說明:一、中共對抗戰勝利有堅強信心;二、在取得勝利之前必定遇到空前的困難。克服困難,主要是依靠國共兩黨間的合作;兩黨之間的軍事、政治問題,經過商談總可求得解決辦法。
印度發起“中國日”運動,先后募集印幣100多萬盧比轉交宋美齡,并捐贈一批藥品給中國紅十字會。
燕京大學政治系主任吳其玉教授等一行五人,由北平脫險抵貴陽,受到黔省燕大校友會歡迎。
1943年7月10日
蔣介石調集60萬人,準備分九路閃擊延安,是日開始向陜甘寧邊區關中分區推進。第80軍第165師自耀縣、第1軍第167師自彬縣、第80軍新編第37師由富平、莊里鎮同時向陜甘寧邊區關中分區之馬攔鎮推進,揚言要八路軍交出邊區。
朱德致電胡宗南:關中方面戰機甚緊,若被攻擊,勢必自衛。
陜甘寧邊區隴東各界民眾萬余人召開緊急動員大會,表示:“如果頑固派敢來進攻,就堅決地消滅它!”誓以全力捍衛鄉土。大會致電蔣介石、胡宗南,呼吁團結抗日,反對進攻邊區,要求制止內戰。
日本共產主義者同盟成立一周年暨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延安支部成立三周年,舉行紀念大會。日共產黨領導人岡野進在會上發表講話,聲討國民黨頑固派破壞團結抗戰的罪行,表示留延日人將一致參加保衛陜甘寧邊區為反對日本軍部走狗而戰!
臺灣總督府設立土地征用審查委員會。
農林部公布《公私有林登記規則》,凡14條及《農林部農業研究獎助辦法》,凡10條。
美國、英國、加拿大軍隊在西西里東南海岸開始登陸,揭開進攻歐洲大陸德、意法西斯的序幕。
7月上旬
鄂東新四軍一部與日偽軍在黃岡地區激戰三天,粉碎2000名日軍的“掃蕩”,斃傷日偽軍430余人。
綏西因黃河泛濫,造成40年來未有之大水災,淹沒田禾千余頃,占綏西田禾四分之一。臨河縣城完全被水包圍,狼山縣幾乎全部沉沒。
1944年7月10日
湖南戰場日軍為對衡陽再次發動總攻擊,從后方輸送的火炮和彈藥到達衡陽前線,第68師團新任師團長堤三樹男亦就職到任。
中共中央軍委電示新四軍第5師,應相機沿平漢鐵路兩側向北發展,爭取與華北八路軍打通聯系。
何應欽在國民黨中樞紀念周報告中原會戰之經過及長衡會戰之戰況,并對作戰之得失作了檢討,稱:日軍在豫、湘蠢動系最后之掙扎,我須努力度此最后艱苦階段。
緬北中國駐印軍新編第50師師長胡素接替美軍麥根準將,負責指揮密支那地區作戰。
軍事委員會任命第28集團軍副總司令孫元良兼第29軍軍長,張文心任第85軍副軍長。
國民黨中央常務會決議:中央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孔祥熙出國期間,由居正暫為代理;中央組織部設立組織委員會,朱家驊、陳立夫、谷正綱、葉秀峰等15人為委員;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張強辭職,遺缺由余井塘繼任。
駐美大使魏道明電呈外交部長宋子文,報告美國務卿赫爾面告,關于戰后和平組織事,昨接蘇聯答復,愿與美、英開始討論,借口蘇、日關系尚未決裂,堅不與中國會商。現美、英、蘇定于8月3日在美開始談判,美希望中、美、英三國談判亦能于此時間中分別進行。蔣介石批示:應可贊成。
重慶各界舉行七七勞軍獻金大會,是日獻金總數為8500萬元。
華萊士在白宮向羅斯福匯報訪華時指出:蔣介石政府是一個由地主、軍閥和銀行家支持的落后無知的政府,根本得不到廣大人民的信任。“現在,除了支持蔣介石外,似乎沒有其他選擇……不過我們可以在支持蔣介石的同時,通過各種途徑對他施加影響”;“與此同時,我們的態度應當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以便使我們能在更有希望的領導人或集團出現時利用他們”。又指出:“蔣介石充其量只是一筆短期投資。他沒有治理戰后中國的才能和政治力量。戰后中國領導人要么從演進中產生,要么從革命中產生。現在看來更有可能是從革命中產生。”
7月上旬
滇西日軍第33軍派出第56師團主力、第2師團第16聯隊及第29聯隊第3大隊,步、炮兵共7000余人,由芒市增援龍陵。
日機轟炸湖南桃江、益陽城,總計炸死民眾30余人,毀民房13間。
沈鈞儒、鄧初民、史良、陶行知等發表聯合通電,主張立即動員民眾,堅決抗戰,鏟除失敗主義,并希望采取民主辦法,組織人力物力,堅持到底。
1945年7月10日
新四軍第4師于6月19日發起的睢寧戰役勝利結束,計克睢寧縣城及其外圍據點17處,殲敵2200余人,收復國土300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20萬,直接威脅敵在蘇北之戰略要點徐州。
八路軍冀魯豫部隊收復河南虞城。
國民參政會舉行第六、第七次會議,兵役部長鹿鐘麟作兵役報告,司法行政部長謝冠生作司法行政報告。
褚輔成在重慶對記者談:只要政府電約中共商談,延安代表即可來渝,相信最短期間可望恢復商談。
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題為《赫爾利和蔣介石的雙簧已經破產》的評論,批駁赫爾利和蔣介石的所謂還政于民,并質問既然愿意“還政于民”,為什么不愿意實行民主改革呢?此文發表于次日延安《解放日報》。
重慶實驗地方法院審理黃金舞弊案,是日開庭宣判中央信托局儲蓄處經理王華等六人,分別判處三至17年有期徒刑。
墨西哥首任駐華大使易斯蘭特將軍向蔣介石呈遞國書,并代表墨西哥政府贈送蔣介石阿芝特克雄鷹勛章一枚。
(綜合、修訂自《中華民國史大事記》《中華民族抗日編年》《中國抗日戰爭大事記》《八路軍大事記》《新四軍大事記》《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大事記》“抗戰直播”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