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她還在山路上顛簸著賣菜,為躲城管把秤桿塞進麥秸垛;
如今,她的笑臉登上央視屏幕,連中國駐大阪大使都為她的故事點贊。
這個生在河南司馬村的姑娘,曾被婆家嫌棄“家境拖后腿”,被生活按在泥里摩擦:
初中畢業就扛磚謀生,結婚一年被退婚,奶奶走后放棄城市工作返鄉扛家。
從人人可欺的“苦丫頭”到全網心疼的“勵志網紅”;
李福貴的逆襲里,藏著怎樣的生存密碼?
出生就是“地獄”模式
在如今互聯網語境中,我們常把“出身悲慘”的人,稱之為“地獄模式開局”。
這是因為相較于普通人,他們需要更多地努力和掙扎,才能走在與常人同等的位置上,在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要更高于常人。
而新晉的農村生活網紅,李福貴,就面對著“地獄開局”。
李福貴出生在河南新鄉的司馬村,這是個溝壑之中的小村莊,河水、綠山將它包裹其中。
正如村莊被地形“包圍”,她也被自己的家庭所“囚禁”。
智力殘疾的爸、失語的媽、不能干活的二叔、嗷嗷待哺的她。
一家人生活的重擔,常年落在爺爺奶奶的肩上。
目睹家中狀況的小福貴,很早就十分懂事。
在同齡人只會嬉戲打鬧的時候,她已經能背起沉重擔子,往返于農田與家中間。
而當她上學后,不僅不需要家里人操心。還能幫著家里人做飯務農。
即便小福貴的成績不甚理想,但她也是街坊鄰居口中的“好女孩”。
隨著時間一點點流逝,李福貴轉眼之間,已經初中畢業。
是繼續學業?還是進城務工?
李福貴的心中,已經有了個明確的答案。
她深知,無論是前景還是現狀,她的家庭都無法再供養一個深造的學子。
她也應當接替起生活的重擔,由年輕的臂膀,扛起祖父母日漸彎曲、衰老的身體。
在人生岔路口上,李福貴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進城務工!
為了補貼家用,她什么都可以干。
夜市攤服務員、工地搬磚、商店銷售……
她從不敢亂花錢,即便工資微薄,也能常常匯錢到家里。
在城市務工期間,李福貴也曾短暫擁有歸宿。
她和一個男人結婚,并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多的時間。
但奈何她家庭的情況,讓福貴在婆家備受偏見和指責。
同時一年多沒有懷孕跡象的她,也在無形中備受婆家親戚的指指點點。
丈夫的不理解,也加重了夫妻之間的矛盾。
李福貴也曾想過忍耐,畢竟在她看來,能找一個接受自己的家庭并不容易。
但隨著矛盾的越發尖銳,使得這個獨立的女孩子,再也無法忍受。
僅僅一年之后,這段倉促的婚姻就宣告結束。
而這次悲慘的婚姻,也讓她明白:與其等待別人的援手,不如依靠自己的努力!
雖然婚姻失敗,但李福貴的事業罕見地進步。
她成了一家影樓的學徒工,工資算不上太高,但也脫離了每日顛簸。
在公司中學到的剪輯技術,更成為了她的一技之長!
工作的逐漸安穩,手頭日趨富裕,李福貴有了在城市里定居的念頭。
但命運的大手,很顯然沒有放棄操控她的人生。
一次老家的電話,又一次改變了她的未來。
重回老家,扛起重擔
就在李福貴逐漸穩定之時,老家傳來噩耗。
那個看著她長大的奶奶,在家中逝世。
扶著老人的棺槨,目送著這位最親近的親人葬入土中,李福貴不由得傷心不已。
可在傷心之余,她也不得不擔憂起家庭的未來。
一方面,是自己漸有起色的事業;另一方面,是失去一根頂梁柱的家庭。
她望著爺爺已經直不起的腰,沉默良久,最終作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
返鄉,幫助爺爺一同撐起家中的重擔!
村莊不比城市,沒有太多的工作機會。
為了謀生,李福貴做起了小商小販。
從鄉村到城市,她轉賣起農副產品,每天大把的時間,都花費到了路上。
勞心又勞力的生活,讓她苦不堪言。
可就是這樣辛苦的日常,卻讓李福貴發現了商機。
她發現,相較于物流通達的城市,農村簡直是商品流通的“洼地”。
不僅日用品等購買起來不太方便,甚至于豆腐等食材,也不是隨時就能購買。
很長時間,村民都依靠一些走街串巷的賣貨郎,才能不定期地補充一些。
這讓她萌生了將城市的商品,拉到村里買的想法。
很快,李福貴就架起了鄉村與城鎮買賣的橋梁。
她將村里的菜拉到城市賣,又將城市的豆腐、甜點等產品送往農村。
一些鄉親的“私人定制”,她也能將其帶回來。
走街串巷時,她還不忘幫一把鄉里鄉親。
像是收麥子、拉東西,她也愿意伸手幫忙。
慢慢的,李福貴的小輕卡,成了幾個村的“流動小賣部”。
每當“滴滴”聲響起,下到奔跑的幼童,上到拄著拐的老人;
每個人都湊到前來,挑選自己心儀的商品。
而她也深受村民們的照顧,留下吃飯、被贈些土特產,更是經常的事情。
在這份淳樸的“你來我往”中間,李福貴感受到濃厚的善意。
在賣貨之余,李福貴也開啟了自己的互聯網之路。
她和家庭的許多日常,都被其剪輯發表在平臺上。
這份現實生活的真實,也收獲了不少網友的點贊。
經過多年的運營,其已經成為了稍有名氣的小網紅。
而隨著一家媒體的關注,徹底將她送上流量的最頂峰!
多年積攢,一朝成名
隨著李福貴的賬號運營,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位農家女孩。
同樣地,一些官媒也注意到這個出身貧苦、卻心向光明的優秀網紅。
2025年6月,大象新聞《面孔》節目組,登門拜訪了這位姑娘。
她的事跡,也借由大象新聞的鏡頭,傳播到全國各地。
一時間,互聯網上泛起一陣陣心疼、可憐李福貴的聲音。
同時大象新聞的報道,也收到了人民網、新華網等頂尖官媒的關注。
甚至于中國駐大阪大使,也盛贊了李福貴“不屈服于命運”的勇氣!
而隨著網絡上越發受到關注,她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但在名氣擴大之余,一些不好的現象開始出現在她的面前。
一些分外眼紅的網友,開始出現在李福貴視頻評論區。
從衣著打扮,到五官面容,盡顯陰陽怪氣。
而一些過分的網友,更是要蹭熱度蹭到底。
有位男網友不顧千里之邀,線下到了他家門口,一副強行“拜師學藝”的模樣。
這發生的一切,都給李福貴帶來不斷的打擾。
為此她也不得不在視頻上多次流淚,希望網友不要過分干擾她的生活。
可即便成名后的生活,并不盡善盡美,但李福貴也不愿意放棄。
她依舊開著小貨車,奔波在鄉村之間的道路上。
此時名動大江南北的她,完全可以躺在家里,靠著直播賣貨,賺得盆滿鍋滿。
可一次次幼童天真的笑臉,老人們滿意的點頭,以及村村飄起的炊煙,是她前行的動力。
她明白,自己能火起來,是人與人善的積累。
她也愿意,哪怕在成名之后,也要將這份善意、方便繼續進行下去!
時至今日,她也依舊在更新自己的日常。
那些喜歡她的網友,也一如既往的支持著她。
而這些爆火之后的利益,也將幫助她改善自己家庭的生活。
我想,這或許就是互聯網獲利最該被用到的地方吧!
結語
李福貴的人生,從來不是突然爆紅的傳奇。
她是初中畢業放下書包時的清醒,是工地搬磚時攥緊工資條的執拗;
她是被婆家嫌棄時 "靠自己" 的倔強,是奶奶走后扛起家的擔當;
她更是鏡頭前不遮不掩的真實!
這些藏在日常褶皺里的堅持,才讓她在被命運反復敲打時,總能站直了往前走!
如今的她,手機里有央視的邀約,也有鄉親托買的針頭線腦;
賬戶里有網友的打賞,更有給爹娘備的新藥。
或許未來還會有風雨,但我們希望,她光亮的前途,像司馬村的春天一樣,總會如約而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