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琚再強
在建軍98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我從網上看到〝兩個帖子”,連在一起看,有些感觸。一個帖子的大意是,我們一生做對了什么?這個帖子作者很有些文采。他在講了退休后的種種“好處”之后,反思了退休前的所作所為。他提出了兩個疑問:我們所做過的事,究竟有什么意義?我們所經歷的事情,“對”和“錯”有什么標準?
另一個帖子是,航拍的我先后生活過8年的蘭州軍區守備八團賀蘭山喜鵲溝老團部幾排破舊的營房。這個帖子瀏覽者很多,特別是曾經在老部隊生活過的戰友。應該說作者做了件大好事。有個網友在帖子上注了一句話“一片凄涼”,這大概也代表了部分曾經在那里戰斗過的戰友的感受。
對前面的那個帖子,如果說我們所做過的事沒什么意義、做過的事對錯都沒什么標準,就一切都“虛無”了。難道說我們部隊當年在自然條件惡劣的賀蘭山“三關口”一住20年,頂風沙冒嚴寒戰酷曙,挖反坦克壕打坑道,結果敵人沒來,溝壕被風沙填平了,工事封閉了,那原來吃那么多苦有啥意義?我們不妨簡單地提一個問題,如果當年沒搞那個備戰(包括“三北”地區多地構筑的國防工事),蘇修過來了會是什么結果?我們那么做有沒有意義?(蘇修當時要打擊我們,包括核襲擊,是做了部署準備的,不是中國人杞人憂天。)我們備戰了,敵人不敢打過來,這就是“意義”所在。與此相聯系,我們的部隊進入預設陣地,開展的構筑工事、囤積物資、演練裝備等各項準備事宜,做對了還是做錯了?答案無需多言。我們可以盡情享受退休了的種種“好”,但大可不必拿虛無過往做反襯。
關于第二個帖子,已被舍棄的當年的營房破舊了,成了“文物”,我看反映了兩點:一是時代變化、戰爭不那么緊迫了,不需要在那種地域布設軍營了;二是部隊大批裁減后駐守條件改善了。像我們八團(老二團),九十年代初從賀蘭山喜鵲溝搬下來,在寧夏軍區大院西邊建了營房,磚瓦房大院子,道路平整,綠樹成蔭,環境大為改觀。戰友的那種凄涼感還會有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