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趕在中美高層會談前釋放善意,改口稱贊中國"非常公平"。這番罕見表態是真心實意,還是另有所圖的緩兵之計?
據《聯合早報》報道,向來以"美國優先"著稱的特朗普,在內閣會議上竟然破天荒地稱贊中國,在對美貿易協議中"非常公平",還特意強調自己近期與中國保持著良好關系。
【特朗普突然改口稱贊中國】
這番表態與他此前,動輒指責貿易伙伴"占美國便宜"的強硬作風,形成鮮明對比,能從他嘴里聽到這樣的評價實屬罕見。
無獨有偶,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此之前也對華釋放善意,在公開場合表示中美在日內瓦和倫敦的會晤"氣氛良好、相互尊重",并透露將在未來幾周與中國同行會面,推動更多領域的合作。
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已經確認,一個由他領銜、包括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內的高級代表團,將于8月初與中方進行貿易磋商。這個陣容與之前日內瓦會談如出一轍,顯示出美方對此次對話的重視程度。
美國國外同樣暗流涌動。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近日開啟就任后的首次亞洲之行,而王毅外長也將在同期,出席吉隆坡的東盟系列會議。
【外界猜測兩國外長可能借此機會舉行會晤】
雖然雙方尚未正式確認,但外界普遍猜測兩國外長極有可能,借此機會舉行會晤。若成行,這將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后,中美最高外交官員的首次面對面交流。
這一連串互動背后,折射出美國對穩定中美關系的迫切需求。穩定的雙邊關系不僅關乎貿易環境,更影響著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
但細究起來,這種"示好"可能更多是權宜之計。畢竟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從科技封鎖到地緣博弈,從貿易失衡到戰略競爭,這些深層次問題絕非幾次友好會談就能化解。
而美國當前的"溫和"姿態,很可能是為了集中精力對付其他貿易伙伴。特朗普政府正在全球范圍內推行強硬的關稅政策,此時若再與中國交惡,很可能導致其貿易戰略全線崩盤。
【美方意圖強制收回中方投資者在美購置的農業用地】
但即便如此,美國的小動作依然不斷。就在特朗普稱贊中國"公平"后不久,白宮就傳出計劃以"國家安全"為由,全面禁止中國等"外國對手"購買美國農田的消息。
這個所謂的"禁令"實在經不起推敲。數據顯示,中國投資者僅持有28萬英畝美國農田,不到外國持有總量的1%,如何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連美國媒體都直言,這項政策明面上針對多個國家,實則劍指中國。
美方故技重施,再次以聳人聽聞的論調渲染所謂"農業安全威脅",妄稱美國農場正遭受"犯罪集團與敵對勢力"的滲透。這種捕風捉影的指控,不過是其慣常的政治操弄手段,企圖為經濟議題強加地緣政治色彩。
更值得玩味的是時機選擇。在美國剛放出要與中國展開貿易對話的風聲后,就拋出這樣一個爭議性政策,很難不讓人懷疑其動機。這很可能是美方慣用的"虛空造牌"策略,試圖通過在農業領域制造緊張氛圍,為接下來的貿易談判增加籌碼。
【不排除美國又在“虛空造牌”】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的回應可謂有理有節:中企投資促進了美國經濟增長,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只會損害美國自身的市場信譽。中方始終秉持開放態度,但也必將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事實上,美方的這類威脅對中國影響有限,反而可能傷及自身。如果美方執意采取損害中國利益的行動,中方完全有能力采取對等措施,這種相互制衡的局面使得美國的威脅難見實效。
縱觀近期中美互動,看似緩和的表面下暗流涌動。美國一邊釋放對華信號,一邊又不斷制造摩擦,這種兩面手法恰恰反映了其對華政策的矛盾與糾結。一方面,美國需要與中國保持基本穩定的關系,以維護自身利益;另一方面,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焦慮,又驅使美國不斷制造事端。
【中美"競合并存"的狀態可能將成為常態】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中美關系的復雜性遠超一般雙邊關系。兩國在經濟上的深度融合,與戰略上的競爭博弈形成鮮明對比。這種"競合并存"的狀態可能將成為常態,任何期待關系迅速改善或徹底惡化的想法都不夠現實。
對中國而言,關鍵是要保持戰略定力。既要以開放態度推動對華合作,也要對美方的反復無常做好充分準備。
畢竟,在美國的政治氛圍中,對華強硬仍是兩黨爭奪選票的"政治正確",這種背景下,我們對美國的任何"善意"表態,都需保持清醒認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