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線之后
看見刑事執行檢察人的堅守
作者:宿州市埇橋區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三級檢察官 劉福華
當《最后防線》的片尾字幕緩緩升起,審訊室的燈光、駐所檢察室的卷宗、檢察官緊握申訴材料的雙手,仍在我腦海中反復閃回。作為一名長期扎根刑事執行檢察基層一線的干警,這部源自安徽檢察機關真實案例的電影,不僅是一次光影敘事,更像一場跨越銀幕的“工作復盤”,讓我在熟悉的場景里,重遇那份守護公平正義的初心。
影片中,檢察官安亞為十年前的冤案奔走的情節,讓無數同行感同身受。刑事執行檢察工作常被稱為“高墻內的正義防線”,我們每天面對的,可能是服刑人員看似微小的申訴,是監管場所里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就像電影里反復出現的監控錄像回放、泛黃的案卷紙頁——這些看似瑣碎的工作,恰恰是發現冤錯案件線索的關鍵。記得去年在辦理一宗案件時,一名服刑人員反復提及案件物證存疑,我們沒有簡單以“認罪悔罪態度不佳”定論,而是像電影中的檢察官那樣,調閱原始卷宗、聯系原辦案單位復核,最終推動了關鍵證據的重新鑒定。這種“于無聲處聽驚雷”的堅守,正是刑事執行檢察人最日常的修行。
最打動我的,是影片對檢察官“較真”精神的刻畫。面對“十年前的案子早已塵埃落定”的質疑,主角那句“只要有一絲疑點,就不能讓正義缺席”,道出了我們的工作準則。在埇橋區檢察院,墻上懸掛的“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標語并非口號。我們曾為一名服刑人員的刑期計算誤差多次與監獄溝通,為一份暫予監外執行材料的真實性奔赴千里核查——這些在電影里被濃縮的情節,其實是無數刑事執行檢察干警的日常。正如電影所展現的,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不僅要糾正看得見的錯誤,更要在每一個程序細節中筑牢正義的堤壩。
作為安徽省檢察院出品的作品,《最后防線》沒有刻意拔高英雄形象,而是將鏡頭對準了檢察官的“凡人一面”:面對復雜案情時的徹夜難眠,遭遇阻力時的猶豫與堅持,甚至是對家人的虧欠。這種真實感讓我們倍感親切。當看到主角在駐所檢察室的折疊床上伏案小憩,我想起同事們在疫情期間駐所值守的日夜;當他為調取關鍵證據在檔案室蹲守數周,我記起為核實一份年代久遠的證言,我們輾轉多省查找證人的經歷。這些不為人知的付出,正是新時代安徽檢察人“求極致”精神的生動注腳。
影片落幕時,那句“法律的最后防線,永遠站著有溫度的人”讓全場靜默。作為刑事執行檢察人,我們或許很少站在聚光燈下,但《最后防線》讓更多人看到:在高墻之內、卷宗之中,總有一群人在用專業與執著,守護著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這部電影不僅是安徽檢察機關的一次自我呈現,更是對每一位堅守崗位者的致敬——因為我們深知,當公平正義的種子在每一個案件中扎根,法治的光芒終將照亮每一個角落。
第8975期
安徽檢察新媒體出品
終審丨吳貽伙 二審 丨吳熒
供稿丨宿州市埇橋區檢察院
編輯丨李昂
投稿郵箱丨ahjc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