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說,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自我表達,是一個人的本能。
適度的自我表達,是能增進大家之間的感情,能達到一種更好的相互了解的目的。
但是,凡事不能過度,因為人越是過度表露自己,就越容易引來各種麻煩,風險,以及矛盾。
如同蔡康永曾表示:“聊天時,每個人都是朕,都只想聊自己。”
可悲的是,生活當中,多數的人在聊天的時候都是這樣,只想聊自己,只發泄自己想吐槽的。
其實,跟人聊天談話,一定要少聊少談少說這些事。
少談家里私事
家里的事情,其實是關于群體當中,最為隱秘,也是最為敏感的話題。
只不過是,很多人在現實家庭里,因為內心有太多的憋屈,煩惱,甚至是怨恨,然后總是忍不住想要跟身邊的朋友,同事來吐槽。
但是,試問在這個世界上,又有誰真的在意你家庭的瑣屑事呢?
正所謂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那一攤小到啰嗦事,無關緊要,大到別人又根本幫不了你的事,你倒苦水倒得再多,又怎么能得到積極的改變?
其實,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你越是不斷地談及自己的家庭私事,其實就越是在給自己,給家人挖坑。
哪怕你覺得這也是一種處理問題的方法,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對方這個所謂的聽眾,更大可能只會把你的私事一傳十,一傳一百地傳開。
家事從來都是隱私,而且一旦家丑外揚,只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更多的苦惱和困擾。
畢竟,哪怕你發泄得再多,頂多也就只能贏來別人對自己一點點的廉價的同情,甚至人家轉頭倒成為了他討論和議論你的談資。
因此,家里私事,有也要關起門來說,因為那是關于家庭的一種尊嚴,也是維持和睦關系的一種不可逾越的底線。
少說子女短處
古人說:“教子于內室,揚善于外庭,此乃持家之妙道。”
作為父母的,或者說作為大人的,如果總是在外數落自家孩子,或是謾罵別人家孩子,甚至當著外人的面數落孩子的話,實在是太掉價了。
實際上,大人們經常嘴上不經意的一兩句話,可能會成為一個孩子心里永遠的痛。
畢竟,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言語,卻像釘子一樣,讓孩子里的心里在未來的日子里,每每想起,都會隱隱作痛。
孩子還在心智不夠成熟的時候,對事物,對外界的判斷,總是顯得不夠客觀,甚至容易被帶跑偏。
比如說,你越是當作數落他這也不行,那也不好,他就會在各種懷疑當中,不斷地去試探。
而且這種試探,他們都是按照你給出的既定答案來踐行的,這就導致他們注定會走向一條你說的那樣的道路上。
其實,年輕永遠讓人羨慕,因為年輕永遠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可能,但是一個人以過來人的口吻,不斷地扼殺著年輕人的可能性和生命力的話,那未免殘忍且無知。
《阿甘正傳》里有這樣一句話:
“生活就像一盒不同口味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
不要在外人面前數落自家的孩子,也不應該說他人孩子的缺點,而是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同時,多鼓勵,多支持,才能讓孩子們變得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有本事。
少聊自己的優勢
看到一個話題:
分享和炫耀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一個回答點出了本質:
分享是我有,希望你有;炫耀是我有,但是你沒有,你也不要有。
你要知道,一個人越是刻意地表現自己,故意凸顯自己的優越感,就越容易招惹來各種各樣的敵意、嫌棄、反感。
事實上,越是心智成熟,為人靠譜,并且也真的在現實當中經歷過一番打磨的人,就越喜歡并且習慣在人前保持低調和淡定的態度。
畢竟對他們來說,自己越是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聊自己哪里有優勢,又在哪里富足了,只會惹來對方的羨慕嫉妒恨。
哪怕對方表面上還能笑著夸你,可心底里早就不是那種滋味了,反而恨不得你立馬翻車。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其實對于多數的人來說,都不關他們的事。
與其過度地刷存在感,不如腳踏實地,回歸到自己的世界里,專注于自己,耐心打磨,松弛且踏實地把日子過好。
最終,才能一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煩惱和麻煩,一邊也能更加心靜且舒坦地過好余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