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個朋友向我抱怨,說她父母就是鐵公雞,摳門得要死。明明家里經濟條件不錯了,可他們還是舍不得花錢,要把錢攢著,他們就是沒苦硬要吃苦的人。
我這朋友是開店的,一個人經營著一家副食品小店。今年,她騎著電動車去店里時,在路上摔了一跤,摔得很嚴重,要動手術。
她老公急得不得了,要去醫院照顧她。他就沒法安心工作,結果在工作上出了差錯,被公司開除了。
這樣一來,夫妻倆都沒有收入了,而花錢倒是像流水一樣了。
夫妻倆一向大手大腳花錢的,現在又要住院,又動了手術,他們手頭里那一點點積蓄,一下子就沒了。朋友和她老公,在經濟上就馬上陷入困境了。
后來,朋友的父母拿出了20萬,支援他們,他們才平安渡過難關。
朋友出院后,我去看她時,她反反復復說,多虧她父母支援他們了。
我就說:“你不是一直嫌你父母摳門,不會享受的嗎?現在危難關頭,還是他們有能力應對,你自認為會過日子的人,卻應對不了了。”
朋友就不好意思地說,是她不對,還是父母做得對,應該要像父母那樣。
其實,父母不愿意花錢,千方百計要把錢攢起來,無非是下面這3個原因。
1、受過窮,很珍惜錢
我們父母那一輩的人,大多都是受過窮的,經歷過一分錢憋死英雄漢的時刻。
那時候,住在破舊的平房里,夏天熱得半死,連臺風扇都沒有,更別提空調了。家里娶親或嫁女兒等,就要不斷地攢錢,不攢錢,就沒錢給子女辦婚事。因為要攢錢,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過過這種苦日子的人,現在手頭里有錢了,就格外珍惜這些錢,舍不得花掉。
想當年,掙錢多難,現在擁有了,又怎么舍得輕易花出去呢?現在再怎么省錢,日子總比過去好過了,過過苦日子的人,都是特別珍惜現在的好日子的。
受窮時遭遇過的創傷,深度地烙印在腦子里,那是刻骨銘心的。現在過好日子了,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依然提醒著自己,所以自己會舍不得花,要把錢攢著。
2、想要安全感
口袋里有錢,心里不慌,遇到事情時,起碼自己還有錢,不用為錢而發愁。如果沒有錢,事情來了,沒錢去解決,怎么辦?
人生變化莫測,意外隨時會發生的。
年輕人經歷的事情少,想問題比較簡單,只看眼前,想不到會有意外情況。父母經歷的事情多了,看到的聽到的也多了,深知意外隨時會發生。
所以,父母手頭里有錢時,他們會舍不得花,想要攢著,有點積蓄,心就安定一些。
父母明明手頭里有錢,可還舍不得花錢,非要攢著,實際上是他們想要一份安全感。如果沒有錢,他們心里不踏實,年紀逐漸大了,身體隨時會不行的。
身體不行了,就會掙不到錢的,自己打拼的資本已經少了。他們要攢著錢,以防萬一,萬一自己哪天身體不好了,自己還有積蓄,那不工作也行。
他們要的是一份安全感,是想夜里睡覺睡得踏實一些,不要為沒有錢而擔憂和恐懼。
3、養成習慣了
因為曾經受過窮,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幾十年堅持下來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花錢和攢錢,都是一種習慣。
有的人大手大腳花錢,花習慣了,他是剎不住車的,所以會一直大手大腳花錢,存不下錢來。
而那些喜歡攢錢的人,也是如此,習慣了攢錢,就一如既往攢著。一個人,只有過他習慣的生活,他的心里才會踏實,不會恐慌。
如果突然改變了這種習慣,人會恐慌的,會不踏實的。
所以有些人一下子花掉了很多錢,會吃不好,睡不好,覺得心里很不安,像犯了罪一樣。他們寧愿過得苦一點,也要保持原來的習慣,因為已經習以為常了,不想改變了。
習慣攢錢也是一件好事,只要不是太摳門就行。勤儉節省是美德,把錢攢著,口袋里有積蓄,遇到事情才能從容應對。
結語:
一個家庭要有財富,一定要開源節流,既要努力多掙錢,又要節省開支。
如果努力掙錢了,錢大把大把進來了,但大手大腳花錢,那錢還是攢不起來的。如果不掙錢進來,光靠節省,那也是不行的,壓根兒就沒錢,你拿什么攢呢?
明明手頭里有錢,可還不愿意花錢,要千方百計攢著的人,其實是奉獻型的人。因為他們攢下的這些錢,最終還是會傳給子女的,因為他們走的時候,一分錢都帶不走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