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和媳婦聊天,我們聊到了全職媽媽和上班媽媽的差別。
媳婦說:“你看對門壯壯媽,婆婆幫著帶娃,她白天上班周末陪孩子,整個人精神煥發的。再看看樓下涵涵媽,一個人帶倆娃,天天忙得腳不沾地,臉都熬黃了。”
仔細想想周圍有娃的家庭,還真是這么回事兒:那些上班的媽媽,讓老人或者保姆幫著帶娃,自己氣色好得很,孩子也教得規規矩矩的;反倒是整天在家帶娃的媽媽,一個個累得夠嗆,連上個廁所都得小跑著去...
你們說怪不怪?難道自己親自帶娃還帶出毛病來了?
我覺得,這不光是帶娃方式的問題,更關鍵的是女人怎么在當媽媽和做自己之間找平衡。
01
給自己一些時間,
也是給孩子一片天地。
好多全職媽媽都覺得,把所有時間都給孩子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可事實壓根不是這樣,當你24小時圍著孩子轉,不光自己累得喘不過氣,還可能讓孩子變得太依賴人,養成“媽寶”。
反倒是那些懂得適當放手,讓老人或保姆幫忙分擔帶娃的媽媽,雖然陪孩子的時間少,但每次相處都更走心。
前面我媳婦提到的這兩個鄰居,就是活例子。
壯壯媽從孩子出生起就辭職在家,全心照顧,但她每天忙得團團轉,連吃飯都匆匆忙忙,更別提有自己的時間了。
涵涵媽則選擇繼續工作,把白天照顧兩個孩子的任務交給婆婆,每晚回家后專心陪孩子們玩、講故事。
結果呢?壯壯媽累得面黃肌瘦,涵涵媽精神煥發。兩家孩子的精神狀態也不一樣:壯壯膽小愛哭,涵涵姐弟倆都活潑獨立。
適當放手不是不愛,而是為了更好的愛。
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和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給孩子一些點自由空間,孩子反而更獨立。
對父母來說,這種 “分開” 也是給自己喘口氣,能以更好的狀態面對家里的事兒。
給自己留點時間,就是給彼此多留點空間。
02
工作不只為賺錢養家,
更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
很多人都覺得上班就是為了掙錢,但對很多寶媽來說,工作還有個更重要的意義,就是讓她們找回自己。
上班能接觸新東西,認識新朋友,不會整天悶在家里胡思亂想。這種積極的狀態,也會讓家里氛圍更好,和孩子相處更愉快。
我媳婦就是個典型例子。
我兒子剛出生那年,我媽家里有事走不開,沒辦法來幫忙帶娃,我和媳婦一合計,最后決定讓她辭職在家帶孩子。
自從她不上班以后,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能感覺到她悶悶不樂的。有一天我跟她聊公司里的趣事,她聽完嘆了口氣:“我現在算是跟社會脫節了。”
其實不用她說我也明白,一個曾經風風火火的人,現在整天只能圍著孩子轉,換誰都會覺得憋屈。
后來我天天催我媽趕緊處理家里的事,總算在兒子滿周歲的時候,我媽騰出手來幫忙了。
媳婦也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這一上班可不得了,整個人跟打了雞血似的,干勁十足,回到家也是樂呵呵的,把家里氣氛都帶得特別歡樂。
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表明:一個擁有職業發展的女性,更容易在家庭中扮演積極角色,因為她們內心充實且富有安全感。
這種狀態會直接影響夫妻感情,還有教育孩子的方式。
工作不是負擔,是給自己 “充電”;找到自己的價值,才能把力量傳遞給家人。
03
全職育兒并非唯一的道路,
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關鍵。
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有的媽媽選擇全職帶娃,有的接著上班...
但不管走哪條路,都沒有絕對的對和錯,重要的是有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還愿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如果心里總糾結,干什么都會覺得累;如果信得過自己的決定,就能活出自己的幸福。
關于這件事,知乎上有個網友說她有過兩段不一樣的日子:
第一段她辭了職當全職媽媽,天天圍著孩子轉,后來越來越焦慮,覺得生活沒了方向;
第二段她回去上班,讓公婆幫忙搭把手帶娃,人變得從容自在,也開始享受跟孩子相處的小開心。
她說:“只有當我學會在乎自己的需求,才能真正懂得在乎家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選擇。
心理學專家指出,一個人的幸福感來源于內心滿足。
如果總琢磨選的路對不對,就很難真正享受生活。可如果放下比較,用心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能收獲更多的快樂和踏實。
想通了這一點,生活自然就順了。
你們不用照著別人的模子來,上班也好,全職帶娃也罷,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最重要。
你看那些過得好的媽媽,不管是上班還是在家,都懂得一個道理:光會犧牲不行,還得會安排。
最后跟所有在找平衡的媽媽說句掏心窩子的話:你先活出精氣神,全家才能跟著樂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