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即將落地,越南也開始坐不住了。
在美國與越南達成貿易協定不久之后,越南卻突然對中國出口的熱軋板卷加征反傾銷稅,這一舉動引發外界關注。
越南此舉意欲何為?是否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有關聯?
特朗普關稅臨近
我們先來看看近期全球關稅局勢的變化。
截至7月10日,距離美國計劃對多國商品征收對等關稅的時間節點越來越近,各國紛紛加緊與美方協商,希望避免高額關稅帶來的沖擊。
根據新華社報道,特朗普明確表示將依照此前達成的“90天關稅暫緩至8月1日”協議執行,并強調不會更改最終時間。目前,美方已向相關國家發送正式關稅通知。
同時,他指出該政策將如期實施,不再進行任何調整。
在特朗普強硬表態后,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隨即出面“安撫”,建議各國抓住最后談判窗口期。
這番話背后的含義不言而喻——只要愿意低頭,或許還能爭取到一些減免。
然而,這位部長真的如此慷慨嗎?
顯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在過去九十天里,盡管特朗普不斷施壓,但響應者寥寥無幾。
在全球190多個國家中,僅有英國、越南和柬埔寨三個國家與其簽署協議。
連美國的傳統盟友都不愿輕易讓步,可見其政策已經陷入孤立。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再沒有幾個國家妥協,美國的臉面恐怕難以維持。
原本想借關稅彰顯大國威勢,結果卻成了自說自話的獨角戲。
更令人驚訝的是,此次不僅針對敵對國家,甚至波及到了自己的友好國家,這種“連坐式”策略無疑加劇了國際社會的反感。
誰會愿意成為第一個服軟的對象呢?大家更傾向于聯合抵制。
就在世界各國普遍持觀望或反對態度之際,一個國家卻顯得格外突出,不僅沒有反抗,反而積極迎合美方要求,只為博得青睞。
就連一向對美忠心耿耿的日本都表現出罕見的強硬姿態,誰能比它更順從呢?
答案顯而易見,正是越南。
“率先低頭”的越南
回顧本次關稅風波,最能體現特朗普所謂“外交勝利”的就是越南。
7月2日,特朗普宣稱已與越南簽訂貿易協議,規定美國出口越南產品免稅,而越南輸美商品則需繳納20%關稅。
他在社交平臺高調炫耀這一成果,稱“越南徹底開放市場”。
而越南方面也未表現出絲毫不滿,反而將其定義為“竹子外交”的典范,在網絡上大力宣傳。
這種自我美化的方式,讓人不禁聯想到某些國家的類似做法。
不過事情還沒結束,美國剛對越南施壓,越南轉身就對中國下手,這操作實在令人費解。
其實,越南對中國鋼材加稅并不新鮮,尤其在鋼鐵領域,這類舉措早已屢見不鮮。
但這一次有所不同,新政策不僅稅率高、期限長,而且發布倉促。
原定8號開始實施,卻提前一天執行,如此急迫,明顯是在釋放某種信號。
而且時間節點也頗為敏感——正好發生在與美國達成協議之后,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是為了取悅美方。
那么,越南如此討好美國,卻對中國采取強硬措施,真能帶來好處嗎?
短期來看,或許能讓美國刮目相看,但從長遠角度分析,與中國交惡只會令其自身處境更加艱難。
越南的真實意圖
作為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中國幾乎無可替代。
一旦失去中國供應,越南能否實現自給自足還是個未知數。
實際上,越南此舉目的十分明確:一方面是為了緩解來自美國的壓力,改善雙邊經貿關系。
畢竟越南高度依賴對美出口,僅2024年一年,其對美出口額便高達1194億美元,占GDP比重接近三分之一。
可以說,美國在某種程度上掌控著越南經濟命脈。
另一方面,越南也在試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為其“世界工廠”野心鋪路。
近年來,越南頻頻對外宣稱要取代中國制造業地位,甚至公開將中國視為發展障礙。
西方媒體也在推波助瀾,社交媒體上關于“越南制造”超越“中國制造”的言論層出不窮。
在輿論加持下,越南逐漸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真有實力挑戰中國地位。
在這種盲目自信的驅使下,越南突然對中國采取加稅措施也就不足為奇了。
結語
綜觀全局,像越南這樣實力有限卻執意將中國視為對手的國家并不少見。
印度、韓國也曾有過類似表現。正如網友所言:“拔掉電源才能安靜下來。”
參考:
中華網財經:越南、美國接連出手,中國鋼材出口遭遇困境,鋼材價格要跌了?2025-07-09
新華社:特朗普:8月1日開始征稅,不會變了!2025-07-09
中國新聞網:特朗普:美國已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 2025-07-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