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月7日),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MSF)發布了2025年《家庭趨勢報告》,報告指出,到了明年,新加坡65歲人口占比將超過21%,將邁入成為“超老齡化社會”。
圖源: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CSC)
根據人口及人才署(NTPD)的數據,到2030年,這一占比還將提升至24%。 新加坡結婚率下降7%和離婚率的上升,正在加速這一過程。
圖源:NTPD
提起老齡化社會,總容易跟社會負擔聯系起來。如養老金負擔、社會福利、醫療費用等等。意外的是,在新加坡,每三位65歲以上的老人中,就有一位仍在工作。
“銀發就業”吊打香港
數據顯示,同為亞洲主要經濟體,也同為老齡化社會,兩個城市的老年人展現出截然不同的表現:新加坡65歲及以上人口的就業率高達31.7%,這一數據遠高于香港的13.6%。
這意味著老齡化在新加坡,并沒有單純成為“燒錢”的負擔,反而有種促進經濟的潛力股味道。
圖源:新加坡衛生部
退休年齡進一步延長:結婚率的進一步下降約等于出生人口的進一步減少。新加坡政府唯有延長退休年齡和再就業年齡。
與此配套的,是提供更靈活的工作安排,確保更好的職業匹配,讓老年人不僅限于從事低技能工作。
“銀發經濟”還有潛力
數據顯示,香港去年60歲及以上人口的消費額約為3420億港元(約557億新元),占GDP比重11%。
有觀點認為,老齡化被視為“下一個大機會”,包括人工智能在老年護理中的應用和“老年創業”等創新模式的出現,企業需要更深入了解老年消費者的需求,開發更具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只盯著年輕一代。
除此之外就是配套設施。
近日(7月7日),新加坡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兼衛生部長王乙康在護士優異獎頒獎典禮上提到,衛生部正準備重塑并擴大社區護理、長期護理及紓緩療護護士的工作,以滿足人口老齡化的需求。
圖源:臉書@Ong ye kung
簡單說,就是護理走入社區。如何走?三個原則:
更早期的發現健康問題
更簡單的預防措施
更靠近的護理服務
此外,新加坡的“樂齡SG”計劃自2024年啟動,已經在社區設立超過220個活躍樂齡中心(其中九成以上設有社區健保服務站,由護士每周值守),提供預防性健康護理和社交支持,將更多護理服務從醫院轉移到社區。這不僅減輕了醫療體系的壓力,也讓老年人能在更熟悉的環境中獲得支持,保持活力。
挑戰依然嚴峻
不過,報告中也提到新加坡65歲及以上獨居老人的數在過去十年中翻了一倍,從2014年的4.21萬人增至2024年的8.72萬人。
這帶來新的社會關懷需求,如一些年長者選擇“大屋換小屋”以獲得現金養老等等,這也是新加坡政府需要面對的挑戰。
另外一方面,由于新加坡社會結構逐漸改變,家庭規模日趨變小,預期壽命也在延長。新加坡的住房需求將持續增長,市區重建局 (URA) 和建屋發展局 (HDB) 表示,未來10至15年內建造至少8萬套公共和私人住宅以滿足需求。
當近32%的老年人選擇繼續工作,當“銀發經濟”的新探索徐徐展開,新加坡或許會重新定義“老有所依”的內涵,讓老年人獲得“老有所為”和“老有所樂”新平衡。
Alex丨編輯
Lola丨編審
MSF、臉書、NTPD、CSC丨來源
MOH、CSC丨圖源
免責聲明:
1.凡本公眾號注明文章類型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注明文章類型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上新加坡眼官網看新聞更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