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慧跑
前言
你是否總覺得自己的間歇訓練像在 “瞎折騰”?明明咬牙完成高強度訓練,卻遲遲不見速度和耐力提升,甚至越練越疲憊?問題的關鍵可能藏在一個被忽視的底層邏輯里 ——沒有打好有氧基礎的間歇訓練,都是空中樓閣。
1、被追捧的 “秘密武器” 為何失靈
在跑者的訓練計劃中,間歇訓練常被視為提升速度與耐力的黃金法則。這種穿插高強度運動與低強度運動 / 休息的訓練模式,確實能有效刺激心肺功能,提高有氧和無氧代謝能力。比如經典的 “400 米快跑 + 200 米慢跑” 循環,通過反復切換強度,全方位錘煉身體機能。
但現實是,許多跑者生搬硬套訓練計劃后,反而陷入 “越練越差” 的怪圈:訓練時呼吸急促、步伐沉重,甚至無法完成預定組數;訓練后恢復周期拉長,頻繁出現關節疼痛、肌肉拉傷等傷病。究其根本,是忽略了有氧基礎這個關鍵前提。
2、有氧基礎:跑者能力的 “地基”
有氧基礎本質上是身體進行長時間有氧運動的能力,直觀體現在平穩呼吸、輕盈步伐和穩定配速上。就像蓋房子需要堅實地基,只有具備良好的有氧基礎,后續的高強度訓練才能真正發揮作用。當脂肪供能能力及乳酸閾值能力不足時,身體根本無法承受間歇訓練中頻繁的強度切換 與恢復,疲勞感會迅速累積,讓訓練效果大打折扣。
3、打好基礎再間歇:科學訓練的正確打開方式
低強度慢跑夯基礎:訓練初期以 “低強度、長時間” 為主,2025慧跑夏訓馬拉松PB課表體現了這個理念,引導跑者在各個有氧區間心率上提升配速,改善熱適應能力,循序漸進提升有氧基礎
階梯式引入間歇訓練:當身體適應夏天的高溫高濕環境及逐步增加的跑量后,從法特萊克跑間歇開始嘗試,比如 “200 米快跑(5公里配速) + 200 米慢跑(5公里配速+1~2分鐘)”,隨著能力提升,再逐步調整訓練強度、時長和休息間隔。
記住:間歇訓練不是 “萬能鑰匙”,更不是 “速成捷徑”。對于初跑者或有氧基礎薄弱的跑者,優先筑牢有氧根基才是通往高效訓練的必經之路。只有讓身體真正做好準備,間歇訓練才能成為你突破極限的助推器,而不是消耗身體的 “無底洞”。
4、2025慧跑夏訓全馬PB第7周課表
第7周課表與之前的課表有了變化,具體來說是每周二、五的有氧課被25組持續不中斷的200米5公里配速跑+200米慢跑(5公里配速+1~2分鐘),全馬4小時以上的跑者慢跑配速在5公里配速+2分鐘,3小時之內跑者慢跑配速+1分鐘,3小時半跑者+1分30秒。
最大心率為195BPM的課表
最大心率為185BPM的課表
最大心率為175BPM的課表
最大心率為165BPM的課表
最大心率為155BPM的課表
附全馬成績對應的等效5公里訓練配速
此前曉明哥分享了不少夏訓補給要點,像水合與防電解質流失的方法。此外,夏天營養也不容忽視,除三餐主食,曉明哥打算從下周開始試用AG1,這款產品由安德魯·胡伯曼博士參與研發,深受F1七冠王劉易斯·漢密爾頓與眾多頂級運動員青睞,也是2025年佳明教練計劃招募海報中的推薦補給。
AG1是智商稅還是真的能有效提升身體能量?曉明哥后續會給大家更新使用效果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