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則消息在體制內炸開了鍋。一場事業單位考試意外暴雷,撕開了“考編作弊”這個灰色地帶的巨大黑幕。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2023年8月重慶警方查辦一起公職招考作弊案,在當年六月該市豐都縣舉辦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聯考中,多名考生筆試斷崖式領先惹人懷疑。
隨著深入調查,警方發現了分工明確,配合緊密的考試作弊產業鏈。上游負責統籌崗位,提供作弊設備,安排槍手做題。中游專人組織招攬生源,下游安排專人進入考場非法獲取試題并傳出考場。2025年3月下旬,二審宣判頭犯獲刑5年,多名已經入職的在編人員被勸退或清退。這也意味著那些靠著作弊設備、替考槍手混進體制內的人,終于要為自己的“聰明”買單了。
隨著這些犯罪團伙的落網,很多網友都表示,“憑什么我熬夜刷題、報班學習,最后還是輸給了作弊的人?”說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知識改變命運的考場,還是金錢堆砌的名利場?很多作弊者不惜花費數十萬購買一個基層編制崗位,這到底是圖啥?
說到底,還是因為體制內外的落差,首先穩定本身,就是奢侈品。在現在的就業大環境下,什么35歲面臨被裁的風險,中年返貧的局面,在體制內是不存在的。還有就是雙休,帶薪年假,雖然體制內也有應休未休的情況。但是在體制外,就更難有雙休和年假了。還有就是有些人覺得編制內還自帶體面光環。
為了得到這份“鐵飯碗”,一些人付出的代價簡直令人震驚,動輒數十萬、幾百萬的費用,被花費在了通過作弊和行賄獲取職位上。甚至有些人不惜放棄所有的夢想與職業發展機會,只為了能在體制內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
但是這種花錢買事業單位編制的行為,是對法律法規的公然踐踏??荚囎鞅撞粌H違反了《刑法》中關于組織考試作弊罪、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等相關條款,也嚴重破壞了社會的公平競爭機制。編制不是投機工具,考試也不是名利場,真正的公平,需要制度的鐵壁來守護,更需要全社會對職業價值的理性認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