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公眾號:日本通(ID:ribentong-517japan),作者:逛到北極,九州旅游信息網經授權轉載。
你有沒有想過,考個英語試也能搞出個“犯罪團伙”的架勢?最近,日本的英語能力測試TOEIC(托業)爆出大新聞:一名中國籍京都大學研究生因涉嫌替考被捕,警方順藤摸瓜一查,竟牽連出803人的龐大替考網絡!這可不是什么“學霸互助小組”,而是一個組織嚴密的作弊產業鏈,堪稱留學界的“當季大片”。這事兒不僅讓日本的考試機構炸了鍋,連我們這些吃瓜群眾都忍不住想問:這幫人是怎么做到這么大規模的?以后在日本考托業,是不是得先過“安檢”再進考場了?
“三頭六臂”的中國高材生
故事的主角叫王立坤,27歲,京都大學的研究生,妥妥的學霸身份。你以為他在京大刻苦鉆研學術?不,他還有個“副業”——替考托業!2025年5月18日,東京板橋區的托業考場,警察蜀黍們早接到國際商務溝通協會(IIBC,托業考試的運營機構)的“線報”等著抓現行:有人用同一張臉、不同名字的身份反復參加考試,成績也高得不正常。王同學戴著口罩,口罩里藏著個小型麥克風,手里還捏著別人名下的學生證,準備冒名頂替考試。結果,警察一個箭步上前,當場把他拿下。
這哥們兒可不是第一次干這事兒。據調查,他從2024年6月起就多次替考,最高一次考了945分(滿分990),這成績放哪兒都是“學神”級別。可惜,他不是給自己考,而是幫別人“代勞”,還用上了高科技:口罩里藏麥克風,身上還收著幅智能眼鏡,活脫脫一個高科技選手。據他交代,這都是為了錢,至于報酬有多少?有媒體爆料,他可能賺了“一生都花不完”的錢!
更讓人震驚的是,警方順藤摸瓜,發現光是2025年5月那場考試,就有40多個考生跟王某注冊了同一個地址。到了6月,另一場考試里,這個數字暴增到70多人!再往后查,2023年到2025年間,總共有803人用相同或相似的地址報名考試,個個都疑似跟替考網絡有關。這哪里是考試,這簡直是個組織嚴密的“替 考網絡”!
這些替考者是怎么操作的呢?據調查,他們的手法五花八門:有的是直接找人冒名頂替,像王同學這樣;有的是考生本人到場,但耳朵里塞著微型耳機,接收場外“槍手”的答案;還有的甚至用上了“智能手表”或“微型攝像頭”,把試題偷傳出去,活脫脫一場科技與犯罪的較量。更離譜的是,這些服務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明碼標價:替考一次8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萬),用耳機傳答案便宜點,4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萬)。要是成績沒達到預期,還能“全額退款”
替考網絡的背后
這么大規模的替考網絡,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為啥偏偏是托業?為啥集中在日本?咱們得從現狀入手,扒一扒這背后的“生意經”。
托業,全稱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1970年代由日本人開發,號稱是測試英語溝通能力的“全球通用考試”。在日本,托業簡直就是塊金字招牌。想進大公司?托業成績得過700分。想考名校研究生?托業800分以上最好。2024年,日本有210多萬人考托業,覆蓋大學、企業、甚至留學簽證審核,影響力可見一斑。
尤其對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來說,托業高分幾乎是通往名校研究生院的“敲門磚”。日本不少大學,比如早稻田、慶應義塾,甚至京都大學,都把托業成績作為入學參考。更別提一些企業招聘時,也把托業成績當“硬指標”。相比之下,中國國內對托業的重視度沒那么高,很多人甚至沒聽說過。這就導致一些中國學生為了進日本名校或找好工作,鋌而走險,找“替考團”幫忙。
為啥替考團伙偏愛日本?答案有點扎心:日本的考試監管太“溫柔”了!在中國,高考這種大型考試堪稱“鐵桶式防御”——指紋驗證、聲紋識別、金屬探測器、信號屏蔽器,作弊者抓到就是最高7年監禁!相比之下,日本的托業考場簡直像個“信任社會”的典范。考前檢查身份?看看證件就行。電子設備?提醒關機,基本靠自覺。這樣的“寬松環境”,對替考團伙來說簡直是天堂。
更別提日本的托業考試場次多、報名簡單、考點分布廣,管理上難免有疏漏。比如,托業考場是根據考生注冊地址分配的,團伙就故意讓所有人填同一個地址,集中到同一考場,方便“團隊協作”。這不,5月那場考試,40多人用同一個地址報名;6月那場,同一個地址 又冒出 77人來。
中國的“替考產業”有多野?
再來看看中國這邊的“產業鏈”。在中國的社交平臺上,替考廣告鋪天蓋地,口號一個比一個囂張:“托業945分,懶人秘籍!”“48小時高分到手!”這些替考機構不僅提供托業服務,連托福(TOEFL)、雅思(IELTS)、日本語能力考試(JLPT)都能“包辦”。價格從幾萬到幾十萬日元不等,服務包括替考、耳機傳答案,甚至還有“考前培訓”,教你怎么把微型設備藏得不被發現。
這些機構還特別會“營銷”。他們會在社交媒體上放出“成功案例”,比如“某某拿了900分,成功進早稻田”,吸引更多客戶。他們甚至跟客戶簽“保密協議”,保證就算有人被抓,也不會泄露客戶信息。聽聽這專業程度,簡直比某些正規教育機構還“貼心”!
最讓人咋舌的是,這800多人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國際商務溝通協會表示,2023年到2025年間,這803人因使用相同或相似地址被認定為不正考生,成績全被取消,5年內禁止參加托業考試。但這只是查出來的部分,還有多少沒被發現的?更別提,警方還在調查其他類似團伙,估計這“替考帝國”的規模遠不止于此。
考托業要變天了?
未來咋辦?
這樁替考大案曝光后,托業考試的未來注定要變天了。國際商務溝通協會已經放出狠話:要加強考場管理,嚴查身份,檢查電子設備,甚至可能引入更嚴格的技術手段,比如人臉識別、指紋驗證。以后考托業,估計得像過機場安檢一樣,先脫鞋、掏耳朵、驗指紋,搞不好還得來個“全身掃描”!
托業的運營組織已經在著手應對愈演愈烈的替考問題
了對普通考生來說,這意味著啥?首先,報名和考試流程肯定更復雜了。以前隨便帶個身份證就能進考場,未來可能得準備一堆證明材料,甚至當場錄指紋。考場里,監考老師估計也會壓力倍增,盯著你耳朵看有沒有塞耳機,檢查你眼鏡是不是“智能款”。時間成本、心理壓力都得翻倍。
更別提,考試費用可能也會漲。加強安保、引入新設備,成本肯定得轉嫁到考生身上。想想看,托業一次考試報名費已經7800多日元(約合人民幣400元),再漲價,普通學生的錢包可要叫苦了。
這事兒背后,其實還有更復雜的問題。中國的學歷崇拜和就業壓力,讓不少學生把托業高分當成“救命稻草”。日本的大學院相對容易進入,成了不少中國學生的“曲線救國”路徑。但高分≠真本事,替考得來的成績,最終害的還是自己。
更深一層,這也暴露了考試公平性的問題。托業作為全球通用的英語能力測試,本該是公平競爭的舞臺。可替考團伙的橫行,讓真正努力的考生成了“冤大頭”。考試機構如何在效率和公平間找到平衡?這都是未來要面對的難題。
“誠信考場”,
從我做起
一個普普通通的京大留學生靠著高科技、團伙作案賺得盆滿缽滿,看完屬實讓人有些不知道說什么好。可無論如何,它也給所有人敲了個警鐘:考試的意義在于證明自己,而不是“買”一個分數。未來,日本的托業考場可能會變得像機場安檢一樣嚴格,但這何嘗不是件好事?畢竟,一個公平的考場,才能讓努力的人發光。所以,準備考托業的同學,趕緊練英語吧!
- 完 -
本文來自公眾號:日本通(ID:ribentong-517japan),作者:逛到北極,九州旅游信息網經授權轉載。
走在路上
發現生活的美好
我們一起出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