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要從烏克蘭買武器?馮德萊恩喊話成員國:用貸款下單,這是雙贏!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周三在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會議上,拋出了一個讓外界意外的提議:歐盟成員國應利用“歐洲安全行動”(SAFE)貸款工具,直接向烏克蘭國防工業采購武器。在她看來,這不僅能給歐盟帶來“快速、廉價、高質量”的裝備,更能為烏克蘭注入關鍵收入,讓雙方“現在站在一起,未來并肩作戰”。
馮德萊恩的提議直指烏克蘭國防工業的現狀。她提到,烏克蘭國防生產的“速度、成本效益和智能化”令人印象深刻,但目前僅以60%的產能運轉——這意味著還有大量潛力待挖掘。對歐盟成員國來說,直接采購的優勢很明顯:相比從其他國家進口,烏克蘭武器在交付速度上更有保障,成本也更低,尤其是在當前歐洲軍工產能緊張的背景下,這種“就近采購”能快速填補裝備缺口。
而對烏克蘭來說,這筆交易的意義更關鍵。持續的沖突讓烏克蘭經濟承壓,國防工業的訂單收入能直接緩解財政壓力,更重要的是,穩定的采購需求能推動其國防工業升級——從依賴外部援助,轉向建立自主、可持續的生產體系。馮德萊恩特別強調,這不僅是“至關重要的收入”,更是“加強其國防工業基礎的機會”,讓烏克蘭在長期沖突中擁有更堅實的底氣。
歐盟的算盤里,還有一層戰略考量。近年來,歐洲多國軍工企業擴產速度跟不上需求,俄烏沖突爆發后,對炮彈、裝甲車等裝備的消耗遠超預期。從烏克蘭采購,既能分流部分需求,又能通過SAFE貸款工具綁定雙方利益——畢竟,SAFE作為歐盟的國防貸款工具,本質是用集體資金支持成員國強化防務,現在把采購對象轉向烏克蘭,等于用金融手段深化與烏的軍事合作。
這種合作模式也暗含對烏克蘭“入盟”的鋪墊。馮德萊恩多次提到“未來成員國”,暗示烏克蘭的歐盟候選國身份正在通過防務合作加速落地。對歐盟而言,綁定烏克蘭國防工業,既能鞏固其在東歐的影響力,又能避免烏克蘭過度依賴其他外部力量,確保歐洲安全架構的主導權。
不過,這一提議也面臨現實挑戰。烏克蘭國防工業雖有潛力,但核心零部件仍依賴進口,能否持續穩定供應還是未知數;歐盟成員國中,部分國家對“用貸款買烏制武器”態度謹慎,擔心裝備兼容性和長期維護問題。但馮德萊恩顯然想推動這一進程,在她看來,這不僅是軍事采購,更是“戰略互信的試金石”。
(據歐盟委員會官網聲明、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會議實錄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