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以來,俄烏沖突的硝煙從未真正散去,而俄軍在第聶伯河的強渡成功,卻像一顆重磅炸彈,炸開了全球關注的目光。
畢竟這可能是可能改寫地緣政治版圖的關鍵一仗,如果這一仗徹底打贏后,普京的影響力可能不僅限于東歐,甚至會被一些人視為全球舞臺上的“世界領袖”。
那么,俄羅斯會成功嗎?而烏克蘭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強渡第聶伯河
第聶伯河作為橫貫烏克蘭全境的母親河,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其寬闊水域構成了分隔烏東烏西的天然屏障,而赫爾松地區的河道更是扼守著通往黑海的咽喉。
2025年7月初,俄軍突然在多處河段實施強渡作戰,成功在西岸建立橋頭堡,而這也是俄烏開戰以來最具戰略意義的突破之一。
要知道,控制河西岸就意味著俄軍扼住了烏克蘭的命脈,畢竟赫爾松地區作為南部樞紐,不僅是“歐洲糧倉”的核心產區,更是通往黑海的戰略通道,所以俄軍在此站穩腳跟,等于同時掐斷了烏克蘭的經濟血管與軍事動脈。
不過在此場戰爭中,普京利用高速沖鋒舟集群實現快速強渡,在烏軍防線薄弱處實現突破,而且在關鍵時刻,還令烏軍電子干擾系統“意外失靈”,通信中斷導致指揮癱瘓,就連第98空降師建立橋頭堡后,僅數小時即向縱深推進15公里。
而且一架伊朗制造的“天竺葵”自殺式無人機成本僅1-3萬美元,而烏軍發射一枚愛國者防空導彈卻需耗費300萬美元,當俄軍以百架為單位釋放無人機群時,烏軍的每一次攔截都在加速自身財政崩潰。
畢竟這種“不對稱成本打法”,也在7月的空襲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俄軍先以無人機消耗烏防空力量,待其彈藥告罄,再發射高超音速導彈打擊要害目標。
特別是最新升級的無人機,甚至在俯沖時加裝了類似二戰斯圖卡轟炸機的“耶利哥號角”,刺耳的呼嘯聲進一步摧殘著守軍心理防線。
更為致命的是,控制赫爾松即掌控烏克蘭糧倉與黑海通道,使俄掌握黑海主導權,而且還成功打破西方制裁下的經濟困局,以軍事勝利提振國民士氣,更是在這場戰爭中,成功突破西方圍堵,重繪歐亞權力版圖。
就連奧地利國防學院的馬庫斯·雷斯納上校,也對此評價道:“一旦實現這些目標,普京將被視為世界領袖?!?/strong>
而且強渡成功的捷報傳至克里姆林宮之際,正值普京掌權25周年的歷史性節點,這位72歲的領導人,也罕見地在紀錄片中談及接班人問題,強調繼任者“必須贏得人民信任”。
從民眾泄密到高層出逃
但是反觀烏軍,雖然在巴赫穆特等地展現頑強抵抗力,但持續三年的消耗戰,早已讓基輔政權面臨資源枯竭,而且面臨兵員短缺、裝備損耗、民眾厭戰情緒蔓延,與西方援助的遲緩形成致命組合。
當俄軍工程兵開始架設浮橋保障重型裝備渡河時,烏軍發起的反擊因電子戰設備失靈而屢屢受挫。
而且澤連斯基政府還被迫擴大征兵范圍,目前烏克蘭現役女兵已達8萬人,其中2.5萬人部署在戰斗一線,但這項政策特在大城市青年中引發強烈抵觸,逃避兵役現象如野火般蔓延。
就連高層內部也同樣出現了瓦解跡象,總統辦公廳主任葉爾馬克與國防部情報局長布達諾夫派系對立公開化,而副總理切爾尼紹夫赴歐訪問后滯留不歸,更是有地方官員被曝至少15人通過偽造醫療證明逃避征召。
可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俄軍卻悄然集結11萬兵力,這也是三年來最大的野戰兵團集結,從而預示著一場決定性戰役即將爆發。
更引人注目的是,朝鮮據稱將派遣3萬名“精英士兵”支援俄軍,目前正從各部隊秘密遴選人員,與此同時,普京也在2025年初宣布“實現特別軍事行動所有既定目標”為年度首要任務。
面對俄軍在各條戰線加速推進下,烏克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局面,那就是西方支援陷入尷尬境地,特朗普政府僅批準援助10枚愛國者導彈,就連北約峰會也再次拒絕烏克蘭加入申請,可以說西方希望烏克蘭繼續戰斗,卻不愿承擔共同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