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特朗普叫“爸爸”的北約秘書長又整活了!
當地時間7月7日,呂特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拋出驚人之語,他宣稱中國在開啟統一進程前,會要求俄羅斯進攻北約以轉移歐洲的注意力。
所以北約各國必須整兵備武,不讓俄軍有機可趁,同時遏止這股勢頭,以免引發世界大戰。
當然了,軍國大事千頭萬緒、十分復雜,但具體到細節上只需做到一點,就是讓北約成員國把軍事預算提高到GDP的5%,這恰好與特朗普總統的要求一模一樣。
事后俄前總統梅德韋杰夫諷刺說,這哥們八成是吃了毒蘑菇產生了幻覺。
但您一定看出來了,“呂將軍”并不是吃了沒熟的見手青,而是拿中俄當幌子,在拍“懂太師”的馬屁!
其實,只要能借懂王的威勢壓服北約群雄,鞏固自己秘書長的寶座,拍幾個馬屁、叫幾聲“爸爸”又有何妨?
畢竟在“呂將軍”的字典里,“面子”總不如“里子”和“位子”來得實在。
所以他的馬屁拍的驚世駭俗、十分露骨,也難怪人家57歲還能當北約秘書長。換成一般人,37歲就被單位優化了。
那這位呂秘書長是什么來頭?為何如此足智多謀呢?
公開資料顯示,此人號稱荷蘭變色龍,成名絕技是“兩面三刀”和“背刺盟友”。
用西方人的觀點來說,就是呂特追求實用主義,對遠見卓識不屑一顧。他曾公開宣稱:“遠見就像一頭擋住視線的大象”,可見其為人豁達臉皮極厚,不會拘泥于“禮義廉恥”等小節。
憑著這些優點,“呂將軍”從政后所向披靡、勢不可擋。
比如,為了坐上首相寶座,他背刺了對其有恩的麗塔·維爾東克,后者曾幫他坐上社會就業部國務秘書的位置,這個職位的級別與副部長相當。
但到了2006年,兩人均報名競爭黨首和首相的位置,而呂特競選首相時票數比對方少了11%,情況極為不利。
為了保證自己上位,他聯合了一幫人把維爾東克驅逐出黨,并借機“反敗為勝”,坐上了首相的寶座。
當然了,對于現實主義者來說,清理有礙自己前程的同僚不過是基本操作,完全不值一提。其左右逢源的政治智慧才是能坐穩首相位置的根本。
從政治光譜上看,呂特所在的自民黨屬于偏右翼的保守自由主義。
但此人的政治立場轉換的極為絲滑,他能在環保政策上向左翼盟友下跪,轉頭又能為了安撫右翼而把移民政策擰成絞索,變色龍之名也因此而來。
以特朗普為例,他第一任期未能完全掌控權力,當時歐盟大多數國家仍站在民主黨一邊,所以呂特就敢當面跟懂王頂撞,拒絕其關稅威脅,還為此獲得了親民主黨媒體的好評。
但等他當上了北約秘書長,就變得氣節全無了。
我們知道,呂特這個秘書長的位置,是拜登給他搞來的??梢哉f沒有拜老爺,他就當不上這個秘書長。
所以在拜登任內,呂特表現的忠心耿耿,為其奔走四方,恨不能拋灑一腔熱血、以報知遇之恩。
特朗普二次上臺的情況就不一樣了,這次他掌控了白宮、國會和最高法院,說一句權勢滔天也不為過。所以呂特二話不說拋棄了民主黨,又跑去逢迎懂王,還私下承諾將盟友國防開支從GDP的2%提升至5%,這遠超歐洲各國的承受能力,引起多國反彈。
至于“叫爸爸”一事更是引發輿論嘩然,被歐洲輿論斥為“尊嚴盡失”。
而渲染中俄威脅則是他的政治表演,一來對美諂媚換取個人政治資本,二是迫使歐洲加大軍事投入,同時鞏固自身秘書長的權威。
客觀的說,這些都是”呂將軍“在美國霸權下的生存之術,他以透支歐洲未來為代價,以盟友的利益為祭品,換取“懂太師”的歡心。
然而舊秩序終會瓦解,歐洲的王允和貂嬋也遲早都會露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