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重慶郵電大學發布一款最新鼻咽喉醫療AI大模型,這是國內首款應用在鼻咽喉質控、檢查和電子病歷自動生成領域的AI大模型。它不僅能快速生成規范、詳細的電子病歷,對病例的診斷準確度也能夠達到90%,標志著國內鼻咽喉醫療進入了智能化新時代。
2025年7月10日,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院江南分院,鼻咽喉醫療AI 大模型正式發布。 記者 鄭宇 攝
“在鼻咽喉質控方面,以往依靠人工檢查和經驗判斷的傳統方式,容易出現疏漏和不一致性。”該大模型研發團隊負責人、重慶郵電大學生命健康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偉介紹,該模型能夠利用先進的算法和大數據分析,對鼻咽喉診療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精準監控和評估,確保醫療質量的穩定性和標準化。
王偉舉例,比如在檢查環節,它可以輔助醫生更準確地識別鼻咽喉部位的病變特征,提高檢查的準確性和效率。對于電子病歷自動生成,更是為醫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醫生只需輸入相關的關鍵信息,模型就能快速生成規范、詳細的電子病歷,大大改變了過去“看病兩分鐘,寫病歷十分鐘”的狀況。
據了解,該大模型在實際使用和設計過程當中,采用了一個端側模型的新技術,可以在小數據的情況下實現百億級大數據的分析。
2025年7月10日,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院江南分院,工作人員介紹鼻咽喉醫療AI 大模型。 記者 鄭宇 攝
王偉進一步解釋,傳統的人工智能模型往往依賴于龐大的參數和強大的計算資源,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在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實時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該模型的端側模型設計能夠在本地設備上進行高效的計算和分析,擺脫了對云端服務器的過度依賴,滿足了醫院對準確率高、實時性強以及數據不出院的嚴格要求。在保證視頻分析準確性的同時,也確保了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為醫療數據的安全和高效利用提供了保障。
“我們的模型在采集數據的同時,就能夠實現影像數據的分析和識別,識別的時間可以小于兩秒鐘,準確度能夠達到90%。”王偉表示,這一高準確率在鼻咽喉疾病的診療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于鼻咽喉腫瘤,早期發現和治療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的關鍵。該模型通過對大量病例數據的學習和分析,能夠敏銳地捕捉到腫瘤早期的細微特征,為鼻咽喉腫瘤早發現、早治療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有望改變鼻咽喉腫瘤的診療現狀,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2025年7月10日,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院江南分院,醫療專家介紹鼻咽喉醫療AI 大模型。 記者 鄭宇 攝
據悉,目前,這款鼻咽喉醫療AI大模型已在重慶市、北京市等多個三甲醫院落地使用。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該研發成果已落地重慶郵電大學科技園,下一步將加快校地企深度融合,實現“企業出題、師生答題、市場檢驗”閉環運行。
“隨著應用的推廣,臨床數據也會越來越多,我們也會在算法上面做進一步的改進,希望能夠在識別準確率和速度上再進一步地提高。”王偉說,“希望通過技術層面,實現我們不同的醫生、不同的醫院之間,它在技術水平上能夠保持在一條穩定的質控線上,換句話說,我們患者不論在哪里就診,他得到的醫療服務都是相對穩定和統一的。”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志峰 鄭宇
原標題:診斷準確度達到90%!重慶高校發布全國首個鼻咽喉醫療AI大模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