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形勢越發不明朗,連放話24小時解決沖突的特朗普都沒了信心,改口不確定能否結束俄烏沖突,新一輪攻擊早有預兆,海軍副總司令之死普京不可能善罷甘休,俄軍4日凌晨出動,奔著基輔而去,烏克蘭軍隊后勤樞紐或被切斷,普京連收兩條好消息,澤連斯基卻瀕臨破防,美國按下軍援暫停鍵,關鍵時刻,波蘭外長替其發聲,試圖用言語激怒特朗普,然而,特朗普的態度或讓二者寒心。
4枚導彈造成至少10名俄羅斯軍人死亡,其中還包括了俄羅斯海軍副總司令,高精確度只有兩種可能:一在烏克蘭幸運值疊滿,二則是俄羅斯內部出現了如以色列對伊朗般的滲透,然而三年俄烏沖突中,俄羅斯在國防安全上安防制度建設不夠、民眾警惕心不強、俄方很難分辨烏方滲透人員三大弱點已曝光,導致古德科夫的陣亡大概率不是意外事件。
普京一邊解決源頭,一邊用暴力回應暴力,4日凌晨,俄羅斯出動“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和大批量無人機,基輔在夜色中遭大規模打擊,突襲很成功,“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的部署區域據悉已被摧毀,這是普京收到的第一條好消息,也是澤連斯基跳腳的原因。
一方面,烏克蘭防空能力變弱,俄羅斯再想動手,打擊率將顯著提升,另一方面,“愛國者”供應的最大金主美國釋放暫停之心,雖承諾要為烏克蘭提供100枚導彈卻最多只能堅持兩周時間,事實證明,普京有心繼續擴大緩沖區,如果沒有真正的壓力,俄羅斯不僅不會改變破壞行為甚至還有可能將行為升級。
況且,還有人愿意支持俄羅斯,據《基輔獨立報》消息,老撾將“加入”到俄烏沖突,形勢非直接出兵,這會加劇危機外溢風險,更有可能的方式是出動一支工兵部隊幫俄羅斯排雷,據悉,古德科夫遇害之前,盧甘斯克市市長皮拉沃夫也遭遇不測,他被提前放置在辦公樓附近的炸彈炸死,兩件事聯系起來,可信度顯著增加,這也成了普京收到的第二條好消息。
然而,針對老撾“下場”一事,俄方并沒有給出回應,不排除烏方是在造謠,原因有兩重:一方面,高官頻頻遇襲,俄羅斯發動對烏大規模打擊,行為將談判推遠不利于沖突結束,為第三方下場造勢能引國際關注讓俄方收斂行為,另一方面,澤連斯基借此對美施壓,希望特朗普全面恢復對烏軍援。
烏克蘭期待停火,也深知在停火協議徹底達成前襲擊不會停止,眼下烏方處劣勢,準確的說,若無美軍援,俄烏沖突恐早就以烏克蘭的失敗結束,然而特朗普打出“先滿足美國”口號,避而不談是否愿意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愛國者”導彈。
路透社消息,德國表態愿幫烏克蘭忙出資采購“愛國者”給烏克蘭,特朗普仍未回應,傳遞出來真相:美國不是沒有庫存,只是不想提供給烏克蘭,不想再管俄烏沖突。特朗普7月4日在空軍一號上表態不確定能否結束俄烏沖突,將責任劃給拜登,稱烏克蘭局勢是拜登政府的事。
言行都在傳遞一件事,雖稱停戰仍是優先事項,特朗普卻不想在俄烏沖突上花費太多心思,波蘭外長不愿放棄,從特朗普最愛面子這點下手,定性俄軍對烏克蘭多地的襲擊根本就是普京在嘲笑特朗普的和平倡議,不蒸饅頭爭口,特朗普就該立即恢復對烏克蘭防空彈藥供應,并且對俄羅斯實施嚴厲的制裁。
波蘭外長為何突然站了出來?一方面,波蘭一直支持烏克蘭,美國離場會影響俄烏局勢向對烏克蘭不利這邊傾斜,另一方面,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新一輪襲擊,過程中不慎破壞了波蘭駐基輔大使館,波蘭想出了這口惡氣。
德國、美國、波蘭看似支持烏克蘭,目的更像單純的“反俄”,澤連斯基一直扮演棋子角色,美國軍援看似無償,實則早已標好價格,烏克蘭已與美國共享礦產,當手中無底牌,下一個角色只會是炮灰,俄羅斯火氣已發泄,特朗普的離場未必完全是壞事,談判桌只坐俄烏雙方,但結果的更大可能還是澤連斯基妥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