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一到小暑,天氣就跟打翻了蒸籠似的,又悶又熱。這時候人最容易沒精神,手腳乏力,連吃飯都沒胃口。可老祖宗早就留下了智慧:小暑要吃 “水中人參”—— 黃鱔!為啥偏偏這時候吃?你看啊,黃鱔夏天最肥嫩,而且中醫講 “以形補形”,它祛濕補血的本事,比喝十碗補湯還管用。今天就教大家一道家常燜燒黃鱔,做法簡單到爆,吃完渾身舒坦,連風濕老毛病都能悄悄改善!
小暑吃黃鱔,為啥古人說 “賽人參”?
好多人不知道,黃鱔可是夏天的 “寶藏食材”。老一輩常說:“小暑黃鱔賽人參,大暑青蛙勝金丹。” 這話可不是瞎編的。
中醫眼里的 “祛濕高手”:黃鱔性溫味甘,能入脾、腎經,專門對付夏天的寒濕。你看梅雨季里,很多人關節酸痛、腿腳發沉,吃幾次黃鱔燜燒菜,就能感覺到濕氣被 “逼” 出來,走路都輕快了。
現代人的 “補血神器”:黃鱔肉里含鐵量特別高,比豬肉高 10 倍!女人夏天容易貧血、臉色蒼白,隔三差五吃一頓,不用喝紅糖水,氣色也能紅撲撲。而且它蛋白質豐富,脂肪卻很少,怕胖的年輕人也能放心吃。
全家都愛的 “平價補品”:黃鱔價格比人參便宜太多,卻有類似的滋補效果。家里有老人的,夏天吃它強筋骨;有孩子的,吃它長身體;老公工作累了,吃它補元氣,一盤菜搞定全家養生需求,太劃算了!
燜燒黃鱔的黃金做法,3 步出鍋香到舔盤
食材準備:黃鱔 500 克(讓攤主殺好去內臟)、洋蔥 1 個、姜片 5 片、蔥白 3 根、大蒜 5 瓣、五花肉 100 克(沒五花肉用肥肉也行)。
調料:白酒 1 勺(去腥絕了)、生抽 2 勺、蠔油 1 勺、老抽半勺、胡椒粉半勺、鹽和糖少許。
詳細步驟,跟著做零失敗:
1.炒油脂爆香:肥肉先下鍋榨油
鍋里多倒點油(比平時炒菜多一半),油熱后下五花肉,小火慢慢炒出油脂。等肥肉變得焦香金黃,再下姜片、蔥白、大蒜,大火炒到蒜皮微微焦黃,這時候香味已經飄滿廚房了!接著把洗干凈的黃鱔段倒進鍋里,大火快炒 1 分鐘,讓鱔肉收緊,表面微微變焦。小貼士:黃鱔買回家后,用鹽搓洗表面的粘液,不然煮的時候會腥。如果嫌麻煩,讓攤主處理時多沖幾遍水就行。
2.調醬燜煮:白酒去腥是關鍵
炒香后淋一勺白酒(別用料酒,白酒去腥更徹底),大火翻炒 30 秒,酒精揮發后,腥味也跟著跑光了。接著放生抽、蠔油、老抽(少放點調色)、胡椒粉、一點點鹽和糖,快速翻炒出醬香味。這時候加開水,水量剛好沒過食材就行,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燉 10 分鐘,讓黃鱔吸飽湯汁的味道。為啥用白酒?試過料酒、啤酒,還是白酒去腥最牛,而且能讓肉質更鮮嫩,不信你試試!
3.砂鍋燜香:洋蔥墊底更入味
找個砂鍋,底部鋪一層切好的洋蔥絲(生的就行),把燉好的黃鱔連湯倒進去,開中火燜 3 分鐘,讓洋蔥的甜味融進湯里。最后撒把蔥花,端上桌的時候 “滋滋” 響,香味能饞哭鄰居!
三、吃黃鱔的 3 個黃金搭配,功效翻倍
1.配洋蔥:血管更干凈
黃鱔本身膽固醇不高,但和洋蔥一起吃,能幫助降低血液粘稠度。家里有老人血脂高的,這道菜簡直是 “天然保健品”。
2.配生姜:祛濕更徹底
小暑吃姜正當時,姜片和黃鱔一起燜,姜的辛辣能推動氣血循環,祛濕效果比單吃黃鱔強一倍。怕辣的話少放兩片,提味就行。
3.配豆腐:營養更全面
如果家里有孩子,燉黃鱔的時候扔幾塊嫩豆腐進去,豆腐吸滿了湯汁,又軟又香,還能補充植物蛋白,一頓飯有葷有素,營養全乎了!
這些人吃黃鱔,好處特別多
中老年人:夏天膝蓋疼、腰背痛,多半是風濕寒濕重。每周吃 2 次黃鱔,能感覺到關節靈活不少,走路不費勁了(親測有效!)。
上班族:整天對著電腦,久坐不動,容易氣血不暢。黃鱔補血又補氣,吃完下午工作不犯困,腦子轉得更快。
女性朋友:經期后吃一頓黃鱔燜燒菜,比喝紅棗枸杞茶管用多了,臉色很快恢復紅潤,手腳也不冰涼了。
小暑到立秋,正是吃黃鱔的黃金 40 天。這時候的黃鱔肉質最緊實,營養最豐富,錯過就要等明年了!這道燜燒黃鱔做法簡單,味道鮮香,關鍵是全家都能吃,補血、祛濕、強筋骨,樣樣都行。
趕緊收藏這篇文章,周末去菜市場買兩條黃鱔,回家露一手。做好后端上桌,家人肯定搶著吃!覺得有用就點個贊,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更多人知道夏天的養生秘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