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坐落于潮濕又茂密的叢林中,就像一場狂熱的夢;這是一座高聳奢華的石頭城,優(yōu)雅的尖頂和高塔,上面有回廊和空中庭院,華麗的走道和精細(xì)的淺浮雕。吳哥窟位于柬埔寨西北部的洞里薩湖岸邊,是古代高棉帝國的遺址,擁有近900年歷史。在當(dāng)?shù)亓舸嫦聛淼膸装僮聫R中,這個龐大的建筑群是柬埔寨最著名的圣地,出現(xiàn)在國旗上,深受人們崇拜。吳哥窟由一千多座建筑組成,占地面積約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也是人類文化奇觀之一。
吳哥窟始建于12世紀(jì)上半葉,由高棉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公元1113年—約1150年在位)下令修建,可能打算作為自己的陵墓,用以安置遺體。吳哥窟深受印度教影響,其名字在高棉語中的意思是“寺廟之城”,最初名為“Vrah Visnuloka”(毗濕奴的神圣居所),供奉著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毗濕奴、濕婆和梵天。在建筑群的很多淺浮雕中,我們可以辨別出印度教的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